苍云之下,宫道之上,李显穆傲然,郑欢大笑。
对李显穆略显狂傲之言,郑欢很认可,虽然他自己也是被李显穆所镇的那个人。
但以如今李显穆的声望和权势,这番话实在有理有据。
心学有这样的领袖,必然前途光明,他虽然政治生涯从最巅峰滑落,可人生来并不是全为了一个人而已!
被李显穆的豪情所感染,一时郑欢甚至没了哀悼自己政治前途的悲观之情,振作道:“明达,我在江南等你的消息,封疆大吏,有封疆大吏的优势!”
世人常说,治世入中枢为相,乱世则做封疆大吏,可若是心存变革,那就既要执掌中枢,又要能直插地方,如今郑欢被派往江南,依旧可以为他大壮声势。
李显穆朗声笑道:“到了江南之后,在处理政务之余,要多多的发掘人才,如今心学大炽,但还不够,我们的目标是彻底的压过理学,等天下皆是心学的时候,世道就会为之一变。”
学术的战争从不停下。
郑欢郑重的点了点头,作为未来的江苏巡抚,他的位置至关重要。
二人在宫门前分别,李显穆正想要上车离开,却猛然听到户部尚书夏原吉在喊他。
李显穆回过身,便见夏原吉立在马车前,有些气喘吁吁,明显是赶上来的,脸上顿时浮现出疑惑之色,“夏公?”
夏原吉郑重道:“守正公若是不嫌弃,请莅临寒舍一叙。”
李显穆眉头一挑,夏原吉竟然邀请他去府上。
在如今的朝廷中,夏原吉和蹇义,算是极少数能和他相抗的大臣,其中又以夏原吉最为功绩显赫、声望卓著。
夏原吉虽然不是历史上那些顶级的全面能臣,也不如桑弘羊这种能为一个帝国供血的财政大臣,但他在财政方面的天赋依旧是顶级的。
一百分满分的话,拿个九十不成问题,李显穆提出的那些来自后世的财政制度改革,夏原吉都能非常顺畅的执行下去。
“夏公相邀,自然没有不去的道理。”
李显穆也想知道夏原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二人不算是政敌,但也算是有竞争关系。
六部和内阁一直都在互相争夺权力。
从永乐朝开始,六部在权力争夺中节节败退。
于李显穆看来,这是必然的。
因为皇帝越来越不勤政,内阁大学士承接了皇帝让渡的权力,一步步坐大。
内阁的出现便是因为朱棣精力不如他爹,朱高炽更是远远不如朱棣,于是内阁得到了更多的权力。
朱瞻基登基后,李显穆得到了更多的信任。
再加上朱瞻基更加怠政,于是内阁注定将会成为权力更大的机构。
李显穆已经准备向皇帝提交一项有关于内阁的改革,即内阁提前拟定各项政策的建议。
这就是票拟!
一旦内阁有了票拟的权力,那就算是半个宰相机构。
内外诸省但凡是奏折,由通政司先送入内阁,由内阁学士给出处理意见,而后再交给皇帝,皇帝认为合适则画一个圆圈。
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内阁大学士有的是办法让皇帝同意他们的建议。
比如经典的上中下三策,下策是那种一看就缺陷很大的,上策是那种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根本就做不到的,而中策才是谋士真正想要让主公采纳的。
在实际上的执行中,文官对体系以及习惯的丰富经验,会让君主总是走向他们想要的方向。
那君主违逆他们的意思就一定会变好吗?
并不是!
文官集团最大的特性就是稳定,他们并不希望改变太多,而是维持当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