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国字号的含金量,小心思

早上。

方唯吃过早饭就骑车出发,去了其他11个生产队巡视。

张楚见到他一下子就慌了,心里不停的反省,莫非自己最近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

各队的队长不怎么害怕郑虎,别看郑虎脾气上来骂人骂的很凶,骂完了就完了。

可他们现在越来越看不透方唯,再加上对方头顶的光环实在太耀眼,这些人见了方唯就打怵。

方唯在一队查看了水稻的生长情况,又去山上看了植树造林的情况。

“支书,没什么问题吧?”

张楚见方唯一言不发,实在忍不住了就小声的问了一句。

“大问题没有,你们要加强田间管理,植树造林的工作也不能松懈。”

“好的,好的,我们马上整改。”

张楚松了一口气,趁对方不注意,偷偷的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

离开一队之后,他又去了三队。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详细查看了各队的生产情况,总体还不错,有一些小问题他都及时指了出来,让他们整改。

各个生产队还都挺高兴,小问题不怕,改了就行。

随后方唯召集大队干部开了一个会,总结了今年以来的生产情况,并对接下来的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能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上,不愿意走出舒适区。现在上级提出了‘大干快上’的口号,大家应该应该深挖潜力,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再一个台阶。”

方唯举例,有些生产队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能增加的耕地在那儿闲置。还有的生产队不思进取,连一个育种方面的行家里手都没有。

特别是一些生产队,拨弄一下动一下,村里的卫生还行,可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愿意做。就不能向人家二队学习?

好好规划一下,在村里种树种花,美化一下环境不好吗?

还有业务学习,除了二队,就没有一个生产队能长期坚持下来。

郑虎等人很惭愧,这是他们的工作不到位,要求不严格,致使各个生产队都有些松懈的苗头。

这时,郑先发和黄志刚突然来到了队部。

“开会呢?你们先忙,我俩在外面等一下。”

郑先发笑容满面,态度好的让人满是怀疑。

“我们讲的差不多了,郑主任,黄主任,你们二位有何指示?”

“没有指示,我俩是来报喜的。接上级通知,授与下塘大队【全国育种示范基地】的牌子,明天县里会派人过来举行挂牌仪式。”

或许是方唯在京城的表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经过讨论,才有了最新的挂牌。

这块牌子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关键是授予整个大队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是授予二队的。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就连方唯这个始作俑者,都感到很激动。

“郑主任,黄主任,谢谢两位领导来报喜,这既是我们大队的荣誉,也是整个公社的荣誉。”

方唯的这番话简直说到郑先发和黄志刚的心窝里了,下塘大队取得的成绩,自然也有公社的一份功劳在里面。

郑先发很满意,和大家随口讲了两句,便乐呵呵拉着黄志刚走了。

他俩今儿来就是为了报信,明天还得陪着县领导再来一趟。

翌日。

在武耀阳的带领下,一群人敲锣打鼓送来了牌匾。

【全国育种示范基地】的牌子挂在了大队部的门口,金光闪闪,引来了很多社员围观。

不管什么单位,前缀加上了“全国”两个字就显得更加的“高大上”,以至于很多社员都觉得和做梦差不多。

武耀阳站在大队部的门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很高,武耀阳心里高兴呀,这也是他的工作成绩,今年的总结报告有得写了。

不过县领导并没有在大队多呆,挂牌仪式过后,来人就全部撤离。

根本不给方唯提要求的机会。

实际上方唯刚才还真想提要求来着,挂了这么大一块牌子,总得给点好处吧?要不然都对不起上级的信任。

可惜武耀阳跑得快,根本没等他开口。

但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一周后,来自国内顶级农业研究所的15位专家就来到了下塘大队。

武耀阳亲自陪同这些专家过来的,人家不肯住在县城,打算在下塘大队住下来,好好考察一下当地的杂交水稻育种情况。

二队之前为了安排学习交流人员建设宿舍,明显不够用,二队只好暂停接待学习交流人员。

这些专家住下之后,就开始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重点是考察二队的田地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会出现只能在这一带育种的情况。

比如像南光系列、离开了二队的水土,根本培育不出来。

这些专家采集了样本,也和方唯等人聊过,但自始至终找不到答案。

一周后。

这些专家离开了下塘大队,返回了京城。

他们对带回去的样本进行了化验,结果显示,二队的土壤活性要比一般的土壤强大,富含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各种元素,甚至还有一些无法判断的活性物质在土壤里面。

按照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无法对二队的土地特殊性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