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你是真利害!这条路我想了多少年一直没法动工,你才当上头人,就干了这件大事,我是比不上你啊。”
道路工程开工的那天,阿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条路对于瑶寨的意义重大,再加上有方唯这么个能“点石成金”的头人,他相信寨子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这年月施工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大型机械,所以就得靠人海战术。
本来瑶寨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但有了下塘大队的支援,这个梦想正在慢慢的变成现实。
“阿公,你过谦了。一代人有一代人责任,你们那代人白手起家,我们这代人总不能躺着吃老本吧?终究是要做一点事情的。”
方唯也很有感慨,二队以及下塘大队在他的手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轮到了瑶寨了,他希望自己能带领大家再次创造一个奇迹。
“三哥,公社郑主任来了,喊你去队部。”
方唯正和阿公说着话,队里派人来喊他,说郑主任来了。
他随即去了队部,顶头上司来了他还是要保持必要的尊重的。
“郑主任,你今天过来有什么指示?”
方唯见到郑先发,发现对方有点发福,发际线也有后移的趋势。
他笑眯眯的和领导打了个招呼,然后静等着开口。
“修一条通往瑶寨的盘山公路,绝对是一件大好事,方支书的思想觉悟很高,值得我们学习。以前是公社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得补上。
我已经号召全公社的社员和知青,利用农闲的时间,前往瑶寨参加义务劳动,这也是公社对这件事的支持。”
公社出钱修路更加不现实,但郑先发敏锐的发现,这件事做好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既然没钱就只能出力了,瑶岭公社17个大队,除去下塘大队不算,他号召其他16个大队轮流派人支援,每个大队一个月只需要在是山上义务劳动两天即可。
这点事情对于各大队来说都是小事,也不可能和郑先发唱反调。
安排好这事儿,郑先发才来找方唯。
谁是瑶寨的话事人,他的心里其实很清楚。
“感谢公社的支持!要不一起去施工现场看看?”
方唯也不点破对方的心思,随后两人便去了瑶寨。
建设现场人头攒动,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两人在人堆里找到了王松林,他和大家一起在清运土石方,一头一脸都是汗水。
“郑主任,三哥。”
王松林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一把脸,和两人打了招呼。
“王队长,你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表扬啊。公社大忙帮不上,但我们也会力所能及的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以后全公社的人都会轮流到工地来参加义务劳动。”
郑先发说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王松林很感动,一个劲的向对方表示感谢。
方唯没有吱声,见两人聊得火热,便在工地上走了走看了看。
现在修路还是以人拉肩抗为主,下塘大队的几台手扶拖拉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山的老路比较窄,需要拓宽,个别很陡峭的地方就需要绕个弯子。
总的来说施工的难度很大,好在人多,要不然一两年都很难修通这条盘山路。
随后,郑先发也在工地上转了转,然后就准备和方唯一起下山。
“三哥,你先等一下,我有点事情要和讲。”
王松林拦住了方唯,郑先发便先走一步,公社还有很多事在等着他呢。
“寨里的粮食库存本来就不多,刚好够大家的口粮和交公粮。现在这么多人来帮忙修路,别的先不说,中午总得管顿饭吧?你能不能给想想办法?”
方唯听他这么说,不禁笑了。
他是头人不是队长,不会管细节方面的问题,要不然王松林这个队长是干什么吃的?不过,对方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他自然会出手。
“小事!回头你派人去我们队里拉一些粮食回来,算大队借给寨里的。”
下塘大队还有100多将近两百万斤库存稻谷,给瑶寨借一些肯定没问题。
王松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第二天就派人去下塘大队借了30万斤稻谷。
这些粮食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干活的人吃完早饭上工,下午下工回家吃饭,只需要管中午一顿饭。
方唯没有整天呆在施工现场,毕竟在名义上他是下塘大队的支书。
他只是时不时的抽空去转一转,帮助王松林解决一些棘手问题,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这天上午。
他刚到办公室坐下,公社的通讯员就送来了会议通知,通知他下周一去京城开会。
中午回到家他和盘莲花说了这事儿,包括阿公和阿姐都很兴奋。
京城是每个人的心中向往的地方,方唯能有这个机会去一趟,一家人都感到很光荣。
“三哥,你穿新衣服去开会,别让人家笑话。”
吃完饭,盘莲花就把新做的衣服的拿了出来。
这套衣服方唯还没穿过,土是土了点,但好歹是新的。
第二天,盘莲花又拉着男人去理了发,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村里大姑娘小媳妇都觉得支书突然变得帅气多了,像新郎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