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设七大军区,天下兵马尽受节制

“若代臣守此,必能扬国威于塞外。”

“臣闻洛中牡丹复盛,铜驼陌上新柳成荫。”

“每梦故里五原郡,醒时枕席尽湿。”

“乞骸骨之请,非敢忘驰驱之志,实恐犬马之身朽坏,反误疆事。”

“若得归陪汉帝陵寝,观百官早朝仪仗,于愿足矣。”

“临表涕零,伏惟圣裁。”

“若陛下仍念微劳,乞赐闲散官职。”

“使得预闻钟鼓之声,则臣虽白首。”

“犹能执殳前驱,为陛下呵禁阙。”

这是一篇吕布申请退休的自述。

从这篇奏疏中,也能看出吕布晚年的心境。

既陈述功绩又不居功,多次提及刘备与李翊对他的知遇之恩。

通过用“左臂颤振”、“坠鞍冰河”展现自己的老态,表明自己确实是干不动了。

又用用“五原思乡”、“洛中牡丹”来寄托情怀,打刘备最吃的感情牌。

最后再以“执殳前驱”、“观汉帝陵寝”来表忠忱。

这篇奏疏斜的可谓是相当有水平。

足见岁月是真的能改变人。

情商低如吕布,在辽东经营十多年下来后。

也知道该怎么跟陛下、跟朝廷相处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吕布这篇申请退休的奏疏,写的时间点刚好卡在了辽东走私案发生的节点。

他虽然不知道这次案件会造成什么影响。

但至少能够察觉朝中局势要变化了,很多人肯定都会受到此案的牵连。

索性,干脆借此机会隐退算了。

正好他也确实是干不动了。

由于在辽东娶了太多媳妇儿,加之每日都在做合体运动。

早上起来,他已能明显感觉到双腿乏力,浑身使不动劲儿了。

还是退了吧。

“陛下同意了吕奉先的奏请。”

李翊缓声说道:

“如此一来,平州牧与辽东都督二职,便有空缺了。”

未等众人反应,李翊立马接着说道:

“目今,陛下已经拟定了平州牧与辽东都督的人选。”

“平州牧由田豫担任,辽东都督由牵招担任。”

“所以东北军的安置,就不劳诸位操心了。”

接下来,便轮到至关重要的江南都督人选了。

窗外春雪压枝,簌簌落玉,阁内气氛却比雪天更寒三分。

首相陈登轻叩茶案,打破沉寂:

“江南水泽纵横,山越未平,需得通晓水战之将。”

“吾举三人:徐盛沉稳,蒋钦机敏,周泰勇猛。”

“他们皆是水中健儿,最会弄潮,可当此任。”

既然李翊为河北老兄弟争取利益,陈登自然也不能忘了他在江南的老兄弟。

这江南都督一职,陈登果断推举了自己的旧部。

当然,他没有推举甘宁。

主要甘宁品性不太好,性格过于残暴。

担不起这样的大任。

言毕,阁中寂然。

庞统等众见李翊不发言,已知他心里作何感想。

于是庞统出列,山羊须轻笑:

“相公所荐虽佳。”

“然徐盛资历未足,蒋钦军功尚轻,周泰勇则勇矣。”

“恐难慑服陆、顾等江南士族。”

刘晔随即接口:

“江南士林盘根错节,非德高望重者不能服众。”

“昔孙仲谋据江东,尚需联姻四姓。”

“今单遣一将,恐生肘腋之变。”

徐庶更直指要害:

“且三人皆无安邦定国之才,都督一职,并非只看勇略兵法。”

他们都是李翊的党羽,知道李翊不想安排这些淮南旧将上位。

那他们便纷纷站出来反对。

陈登面色渐沉,手中茶盏泛起涟漪。

他环视满堂,只见李翊党羽皆垂眸观心,心下顿时雪亮——

这江南都督之印,断不会落入淮南系囊中了。

“既如此,”

陈登强展笑颜,“子玉必有良选?”

陈登已经知道江南都督他是争取不到了。

李翊在开会之前,明显是已经跟刘备提前商量好了的。

估计这江南都督人选,君臣二人早已内定。

他也只能放弃了。

李翊从容展卷,指着一行朱批:

“吾举一人:黄汉升可当此任。”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

不是说江南都督,必须要用安邦定国之才吗?

这黄忠勇则勇矣,怎么看都不像是有经纬安邦之才的人吧?

张飞更是瞪大环眼,诧怪道:

“黄老将军年逾古稀矣!”

“若使之担任此职,未免不合适了些。”

李翊淡然道:

“昔赵充国七十六岁平定西羌,马伏波六十二岁南征交趾。”

“汉升今年七十有三,去岁破吴之战、”

“犹能力斩东吴骁将。”

“以其军功,足可担任江南都督一职。”

安排黄忠,也是出于几个考量。

江南新定,势力盘根错节。

不管安排谁上位,都容易培养出一个巨大的势力出来。

而黄忠他其实没什么家族势力,也没什么党羽。

而他有着灭吴的军功,可以服众。

同时,黄忠已是古稀之年。

这个年纪,指不定哪天就嗝屁了。

所以不论是江南人也好,亦或者那帮觊觎江南都督的人,都不会有太大的不满。

因为他们知道黄忠干不了几年。

就算他不老死,以他这个年纪,还有精力继续干下去呢?

所以安排黄忠,是相对最能平衡好各方势力的决定。

也是帮助大汉消化江南势力的一次很好的过渡。

关羽丹凤眼微亮:

“汉升确是宿将。然江南多水战,恐非其所长?”

“故设副都督二人。”

李翊又指两名,“丁奉掌水军,徐盛领步卒。”

“汉升坐镇建业,统筹全局。”

丁奉是吴国降将,徐盛则是淮南宿将。

众人心里暗叹,陛下这波安排,算是将制衡给玩明白了。

“河南军都督一职,由高顺统领。”

李翊的声音似金石相击,惊得堂前雁阵掠过长空。

“青徐军统领——由张辽接任。”

阶下文武骤然寂静。

陈登皱起眉头,沉声道:

“请三思!”

“臧宣高坐镇青徐二十载,民皆呼为‘泰山君’。”

“去岁徐州蝗灾,犹自散家财购荆扬粮米以赈饥民。”

“今岁青州水患,亦亲率士卒负土筑堤。”

“其本无过错,若骤易其职,恐寒将士之心。”

李翊此举,显然是要削泰山帮的兵权。

尽管臧霸在青徐经营的不错,甚至多次自己散财赈济百姓。

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削你的兵权了。

不然,青徐的老百姓之后就只记得你泰山君了。

而忘了陛下的厚恩了。

李翊正色道:

“文远威震逍遥津,合肥之战以八百破十万。”

“岂不足当方面之任?”

“非谓文远不贤。”

陈登广袖微颤,檐外春风卷入,吹动他额前几缕霜色。

“然臧霸部曲皆泰山子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其在青徐势力庞大,今无故夺权。”

“譬若掘老榕之根而强植新松,恐生祸乱。”

“……正因为如此,才要军改。”

李翊霍然起身,腰间宝剑撞碎满地光影。

“尔等可知青徐军籍几何?带甲十万,舟舰千艘!”

“臧霸岁末奏报,竟言战马倒毙三成而新驹未补,舰船朽坏四十仍泊港不修。”

“——这泰山军,究竟是大汉的官军,还是他臧家的私兵?”

“如果长时间不管,到时候即便是朝廷的政令,也调不动他了。”

“军改非为刁难宿将。”

李翊指节捏得青白,目光似箭穿透雕花长窗。

“各州都督、军需官由中枢直派、将领家眷迁居邺城——”

“这几条条例,此前臧霸都不曾受选在内。”

“今日派文远赴任,带的是天子节钺,相府令!”

“不管有千难万阻,也必须执行!”

张辽猛然抬头:“若臧将军拒不交印?”

“那便是谋逆!”

李翊袖中虎符铿然坠案,惊起寒鸦蔽空。

“吾会令高顺领河南军,徐晃领河北军出琅琊,配合文远你赴任。”

“尔赴任之日,自有羽林郎持黄钺相随。”

……

:https://5141e448d.xyz。手机版:https://5141e448d.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