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序幕(一)

倘若,在新洲大陆因为西班牙人的自身麻烦不断,再加上行动异常迟缓,使得新华一时间陷入到是战是和的选择困境之中,那么在神州大陆,一场决定未来双方最终命运的宏大战役却迅速进入到中盘阶段。

十数万军队不断汇聚于大明辽西战场,沿着大凌河河谷铺开阵列。

六月的风裹挟着辽东特有的干燥与凉意,吹动着绵延数十里的旌旗,猎猎作响的声音如同战鼓般震慑人心。

如林的刀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随着士兵的移动而起伏,宛如一片死亡的麦浪。

甲胄反射的日光刺得人睁不开眼,远远望去,一支支军队仿佛被一层银色的火焰所笼罩。

护城河的冰水已经解冻,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断箭与残骸——那是双方斥候连日厮杀留下的痕迹。

一具具被水流泡得发胀的尸体卡在河岸边的芦苇丛中,几只乌鸦正贪婪地啄食着已经腐烂的面部。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河水的腥臭,混合着远处军营飘来的炊烟味道,构成了一幅残酷的战争图景。

明军的“新夷大炮”正被骡马拖拽至前沿,炮口缓缓抬起对准敌阵。

清军的弓箭手已搭箭上弦,箭簇在阳光下连成一片银光。

双方的炊烟在旷野上升起又被风吹散,乌鸦群在低空盘旋不去,一场决定明清国运的血战,已在这肃杀的天地间拉开序幕。

崇祯十四年六月初二,清军前线进行了轮战换防,多尔衮、豪格率领两白旗和正蓝旗接替济尔哈朗所部正红旗、镶蓝旗和镶红旗,继续围困锦州,同时按照皇太极的要求,在外围部署大量机动兵力,阻击明军往城中输送物资补给。

六月十一日,驻守杏山的明军沿着小凌河向锦州增援,被清军击退。

六月十四日,松山明军亦向锦州增援,被多尔衮派副都统星讷、参领鳌拜率兵逐退。

明军统帅、蓟辽总督洪承畴坐镇宁远,选择屯兵不动,遥遥与清军主力展开对峙。

一个多月前,驻守锦州的祖大寿曾派出几骑哨探来宁远面见洪承畴,言及城中粮食尚可支撑,无需急切与清军进行主力对决,可以车营在外围声援。

即便全师来救,最好也要步步为营,缓缓推进,万不可为清军所趁,袭了大军后路,造成不忍言之事发生。

对此,洪承畴是深以为然,与他主张的且战且守的作战方略不谋而合。

其实,这场大战进行到此时,明清双方皆不断往锦州堆砌兵力,使得整个战役规模越来越大,都已经大大出乎双方统帅的意料之外。

那么,这场战事是怎么爆发的呢?

究其原因,引发两军激烈对抗的源头是奴酋皇太极欲图在义州(今辽宁义县)屯田。

当然,屯田的主意也不是皇太极一拍脑袋临时想起来的,而是由时任汉军镶蓝旗都察院右参政张存仁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