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官场哲学!不同的奏报!

他先是请了罪,接着便声音恭敬而清晰地汇报道:“此次黄河溃堤,其溃口之处绵延七十余丈之长,滔滔河水如猛兽般顷泄而下,淹没了全县十分之九以上的土地,洪水肆虐之处,田地淹没,房屋倒塌,人口牲畜被淹死者,不计其数,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商丘县受灾户数高达十二万余户,死亡人口不计其数,受淹田地更是多达一百五十万余亩……”周安民每报出一个数字,语气便沉重一分,痛心不已。

朱允熥听他说完,眉头微蹙,追问道:“死亡了多少百姓,难道还没有统计清楚吗?”

周安民闻言,忙不迭地回应道:“陛下,商丘县受灾太过严重,全县的道路基本上都被洪水淹没了,大部分地方交通至今尚未恢复,情况混乱。”

“各地交通不便,我们只知道某地某地被洪水淹没,成为一片泽国,但具体淹死了多少百姓,短时间内,确实无法精确统计出来。”

“还请陛下明鉴,体谅臣等之难处。”

朱允熥的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你方才说,商丘县具体的死亡人数尚未统计出来。”

“此前郑鸿渐和赵清直两人却汇报说,河南省全省共有八万余人被洪水吞噬,不幸遇难。”

“既然你商丘县连自身的死亡人口都尚未查清,那他们的数据又是从何而来?难道是凭空捏造,欺君惘上不成?”

周安民的身躯猛地一颤,显然被皇帝的质问吓到了。

他忙不迭地解释道:“巡抚和巡按大人上报的,应该已经是能够统计核实的数字。至于那些尚未统计的……”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声音有些发颤地说道:“陛下,有些村庄被洪水完全吞没,无一人生还,连尸骨都被冲往了远方,根本无处打捞。”

“在这样的情况,到底死了多少人,恐怕是根本无法精确统计出来的,还请陛下明鉴!”

朱允熥闻言,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虽然大明朝廷不时地会进行人口统计,他登基施行新政之后,也曾进行过一次详细的人口普查。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口统计精准度,自然不可能与后世拥有先进科技手段的时代相提并论。

毕竟,后世有电脑数据进行查证,统计起来要方便快捷得多,效率也高出无数倍。

即便是这样,后世每十年一次的人口大普查,仍然会发现许多问题。

实际人口数据与电脑系统中的记录并不完全一致,需要重新进行校正。

这其中存在诸多复杂的原因。

首先,是新生的人口,不一定能够很快就去办理户口登记。

总有一些“黑户”,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出生后并未及时进行登记,甚至直到成年,都没有正式的户籍记录。

其次,是死亡的人口,也不一定能够很快就去报备销户。

有些人可能已经过世了好几年,但在电脑系统里面,却依然“活着”,仍旧显示为在世状态。

第三则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人会在两个地方,甚至更多的年地方都登记身份,办理户口,形成虚假人口。

即便后世网络技术高度发达,有电脑进行统计,也仍然不能完全杜绝这种情况。

毕竟,一个人只要换一个地方,再换一个名字,再重新登记进入电脑系统,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样一来,在电脑系统里,他就会被识别为两个地方的两个人,而非同一个人,造成数据上的虚假繁荣。

凡此种种,唯有通过反复的监测与精密的校准,才能获得相对准确的人口数据。

然而,如今的大明,显然没有后世那般拥有先进的监测手段,能进行相对精准的人口统计。

在乡村,许多孩子都是由乡野间的接生婆草草接生。

大部分人在出生后的十年八年内,官府那里仍然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一般。

至于那些老年人或壮年人因病痛或意外不幸逝世,家人办完丧事便直接安葬。除非本身就是拥有官身的显赫之人,否则,谁还会特意跑去官府报备呢?

寻常百姓对此不甚在意,官府也鞭长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