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中东部工业集群

至于设计寿命为什么这么短,应该说在东非计划经济期间,许多工程本来就带有急功近利的属性。

当然,在当时环境下,东非大型工程项目急功近利,这并非缺点,毕竟当时东非经济发展速度快,而交通又十分落后,两者之间的冲突,恰好需要东非采取这种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机遇是时间不等人的,一旦错过这个机遇,后续想要等到,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因此,哪怕当时东非很多技术不达标,材料不到位,也要快速上马,以应对当时经济高速发展需求。

当然,东非政府后续也没有忘记这一点,在二十年代的经济调整中,慢慢排查出了这些隐患。

如今,实际上就是东非的第二轮基础设施更新,具体实施阶段。

相对于三十年前,也就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现在东非的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队伍更加专业化,材料领域储备完整,并且有诸多突破,工业产能强悍,建筑材料充裕,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机械化程度更高……

这使得本轮基础设施建设中,东非工程完全走向更高的质量要求,同时兼顾人文,经济等多重因素考量。

这就和现在苏联工业化形成了对比,苏联在快速工业化阶段,更讲究实用性,至于审美,舒适性,甚至安全性都被迫牺牲。

但这都是早期工业化国家的必经之路,如果顾首顾尾,慢工出细活,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和工业高速发展。

毕竟,经济和工业发展,不仅仅是考虑内部因素,还要考虑外部因素,在世界大市场下,全世界国家都在激烈竞争,而哪个国家慢下来,他就要付出代价,除非它能确定自己的地理位置安全,不会卷入殖民侵略和战争之中,亦或者不在乎国外经济发展问题。

就比如说东非,如果没有早期工业上的急功近利,那东非就不可能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就迅速成为世界性强国。

而不成为强国,在20世纪初前世,是会挨揍的,而在20世纪以前的19世纪末更是如此。

典型的例子就是南非战争,当时东非在国际社会上已经初具大国雏形,可依旧免不了被英国霸凌。

当时,东非放在世界上绝对不算弱,尤其是军事领域,陆海军都能排在前列,可依旧要和英国,葡萄牙等国打一仗,才换取后来几十年的和平,换成其他国家,能不能扛住英国的打压都很难说。

奥康市长接着说道:“太特市作为一座沿河城市,本身就重视沿岸经济的发展,而沿岸经济发展,就必须克服交通上的限制。”

“太特市跨河大桥,就是太特市两岸市民的通途,同时也是区域交通的重要枢纽。”

“不仅关键我们本市,本地区,同时勾连未来东非三大工业区的民众出行需求,是中东部工业集群中的重要一环。”

三大工业区,也就是东非的波西米亚工业区,马拉维湖工业区,还有正在加速建设的赞比西河下游工业区。

波西米亚工业区和马拉维湖工业区成型时间早,就比如姆贝亚,是东非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它就在马拉维湖北岸,而波西米亚工业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基本成型,并且成为东非当时新的重工业基地。

这两大工业区,在东非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莫桑比克以后,太特市就成为二者中间的天然枢纽城市。

因为太特市是两大工业区之间,唯一具备建设大城市的地方,同时也是最适合交通线路选择的地方。

因此,在20世纪以后,多条公路和铁路在太特市交汇,用于连接马拉维湖工业区和波西米亚工业区。

而后来,太特市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以及地理优势,工业迅速崛起,以及赞比西河下游欣代市等城镇的发展,最终依托赞比西河成型的赞比西河下游工业区也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