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来,世界上的极权主义势力快速扩张,具体表现于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政党纷纷上台,南美军政府化等等。
这都说明19世纪末以来,英法构建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个世界秩序体系,包括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而极权势力抬头,就说明了在思想领域旧国际秩序瓦解的契机已经到来。
而这些领域中,最先崩溃的是经济,19世纪末以来,德国,美国,东非和苏联等国纷纷在经济和工业上崛起,这就打破了原本世界经济秩序。
经济秩序的崩溃,促成了后发国家和落后地区民族意识的加强和觉醒,后发国家要求重新分赃,落后地区国家和民族要求独立。
而想彻底推翻旧有国际秩序,只剩下最后一步,那就是打破英法为首旧有国际秩序在军事上的霸权。
总而言之,战争的脚步正在慢慢逼近,新的分赃大会前,谁能取得军事上更多的优势,谁就能占据先机。
这也是东非为什么重视奥匈帝国军事人才的原因,这是东非研究现代欧洲战争发展的绝佳机会。
……
1934年7月5日。
东非,赞比西下游。
自从卡布拉巴萨水库开工以来,赞比西下游,整个区域就异常的热闹和繁忙,这一工程本身就带有改变东非经济格局的战略意图。
水库建设牵扯到用电量,水资源分配,航运等直接关系到周边城镇和乡村发展的问题。所以,卡布拉巴萨水库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今天,新的太特市跨河大桥正式竣工。
这座横跨赞比西河的桥梁长达八百九十二米,采用悬索结构,暂时是东非第一悬索桥,其长度排在第一位。
之所以是暂时,因为下游的欣代市跨河大桥规划比它还要长,也是采用悬索结构,只不过因为技术问题,所以开工建设时间比太特市跨河大桥晚了一年半。
欣代市跨河大桥的主要技术难题是抗风性,东非沿海也容易受到台风威胁,上个世纪贝拉市等东南沿海,就遭受过台风侵袭。
所以,从安全性考虑,东非专门成立了科研团队,攻克这一难题,提升欣代市跨河大桥的抗风性,除此外,欣代市处于赞比西河三角洲位置,它的地质结构也和太特市有所区别,土质更加松软,所以要应对沉降等问题。
“太特市跨河大桥兴建,将更加有利于未来太特市沿岸的发展,打破市区地理隔绝,帮助城市扩张,带动河流南岸区域的发展。”在发布会上东非太特市市长奥康说道。
“同时,这座新的跨河大桥建成后,等到新的铁路桥建成,原太特市老桥也会准备拆除。”
“从而保证太特市陆地交通和航运的兼容性,这样一来太特市的全国重要水陆枢纽地位也将彻底奠定基础。”
原本太特市建设有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这是东非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背景是当时东非全国铁路加速建设阶段。
彼时,东非全国铁路网正在快速形成,而太特市当时就已经被预订为未来东非重要的工业城市,成为新的钢铁生产基地,因此太特市的交通发展在东非一五时期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不过,受限于当时技术的原因,太特市铁路桥没有为后来河流通航设置冗余空间,因此,在赞比西河通航计划落实后,这座铁路桥就成为了重要障碍。
不过,现在拆除也不算晚,从太特市铁路桥建成以来,它已经为太特市和东非铁路服务了近三十年时间,早就收回了成本,并且使用年限也快达到,当初,太特市铁路桥预计寿命就是三十到四十年,即便现在不拆除,后续也需要加固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