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收割

想要做官的参加科举,不想要做官的,可以入伍,经商,做工,甚至留在学院当老师。

不过这对于各地学子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特别是南方的学子,他们学院刚刚建好,入学还没几天呢,就得到如此噩耗,甚至少数人直接退学了。

不过这些并不能阻止政策的执行。

当初授官制就是为了弥补赵国官员的数量不足才实施的。

如今赵国有了足够的官员,自然要取消授官制。

更多的学子则是努力读书,准备明年的科举。

与此同时,赵国还在收集各国史料和史书,编纂一部从三皇五帝延续到现在的国史。

包罗中原所有国家和历代名臣名将,不仅如此,还会为那些做出非凡成绩的人物单独立传。

这件事由荀子和虞信亲自负责。

西域和西南的移民已经完成,在大量俘虏的不辞辛苦下,初次开发进行的很快。

一切都在朝着平稳发展。

五月,魏齐告老还乡,司道由李冰担任。

中原大部分主要官道已经建设完毕,郡县级的官道,以及通往西南和西域的主官道,还在建设中。

赵国这些年一直在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朝廷收入主要来自商税和国企盈利,既要支持各地建设,又要养活那么多官员和大军,财政压力很大。

道路建设难免放缓。

六月,赵括派赵牧率领商会,偷偷前往孔雀王朝,做空市场,收割财富。

赵国想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在科技和生产力无法实现技术跨越的情况下,想要获得大量资金,只有一个办法:掠夺。

要么掠夺自己人,比如房地产、加税……

要么掠夺外人,比如做空市场、不平等条约、明抢……

赵国百姓的负担已经很重了,经历了几百年战乱,好不容易才缓和两年。

既然不能抽血百姓,那就只能掠夺其他国家的。

七月,赵牧抵达孔雀王朝,开始高价收购糖。

糖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奢侈品,价格昂贵,只有贵族能够吃得起。

在赵牧的炒作下,一路攀升到堪比黄金的价格。

紧接着,赵牧将国内生产的蔗糖全部倾销到孔雀王朝,换取大量的财富。

糖价格迅速暴跌,那些糖商只能变卖商铺和家产抵债。

赵牧以最低的价格,将这些商铺全部抄入囊中。

然后用赚到的钱收购香料。

香料这玩意以前在中原是奢侈品,主要是因为稀缺性。

没有,所以贵。

现在价格已经被打下来不少了。

在孔雀王朝更是和奢侈品没关系,顶多算是有点贵。

这也使得,绝大部分贵族,都能够参与进来。

眼见着香料价格猛涨,这些贵族纷纷跟着疯狂收购。

香料种植园快速增加。

数个月后,赵牧看到时机成熟,开始疯狂抛售香料。

半个月时间,香料的价格下跌九成多,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到。

各大贵族纷纷变卖家产,赵国商会趁机收购商铺和种植园,控制孔雀王朝的香料市场。

连续成功两次后,赵牧立刻离开孔雀王朝。

再继续下去,孔雀王朝输急眼了,会掀桌子的。

在双方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不要指望对方会讲理。

不过,赵牧并没有回国,而是带着一众商人来到塞琉古帝国。

除了孔雀王朝之外,也只有塞琉古帝国能够经得起赵国折腾。

但凡换个国家,被折腾一次,财政早崩溃了。

说起来,赵国还帮助孔雀帝国缩小了贫富差距。

不管是香料还是糖,穷人都买不起,坑的都是有钱人的钱。

阿育王还应该感谢赵国。

十八年,赵国迁都长安。

经过几年的治理,天下终于稳定下来,各地平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口赋的取消,戍边的取消,即便是徭役,也只用在本县,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农税也减免了五年。

让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过年能够穿上新衣裳。

百姓也从过去走了出来,不再谈论旧国,而是谈论现在和未来。

虽然不少旧贵族对赵国不满,不过光凭他们,没有百姓作为基础,是掀不起什么大浪的。

如今晋升的渠道都在赵国手中,他们如果和赵国继续对抗下去,只会一步步从贵族向平民滑落。

:https://0d6f590b。手机版:https://0d6f59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