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各个诸侯国有大批量杀掉过士子甚至是名士的事情吗?有的!始皇帝就干过,并且是用最残暴的方式进行坑杀或是油炸,起因是有人议论他的生母赵姬。

“舆论是名器,不能被某个学派掌握。”吕议腼腆地看着萧何,说道:“我看学校中的儒家学派教师,他们是很认真地在进行讲课,可是夹带的私货太多太多了。”

萧何脸上挂着微笑,静静地听着吕议慢慢述说,内心里在想什么呢?他是在想,吕议有着自小聪慧的名声,也快要十岁了,越是长大对一些国策开始有更多的见解。而似乎,他曾经亲耳听过皇帝谈起过吕议,皇帝的用词是吕议日后要么是有顶天的成就,也极可能成为一个无比混账的皇帝。

是的,吕哲就是那么跟萧何说的,也是他首次在重臣面前露出会让吕议接位的想法。

当时的萧何心里其实非常的欣慰,他是支持嫡长子继承法的人,吕议的生母赵婉是皇后,那么吕议就是理所当然的嫡长子,内心里当然是非常肯定皇帝让吕议继位的想法。若说只是因为吕议是嫡长子他就认同皇帝的想法,后面他暗中观察吕议,对吕议的一些行为也看在眼里,而吕议的表现也着实是让他欣喜。

只是……吕议十岁的年纪来谈帝国的教育问题,甚至是提出一些看法,萧何暂时没有深思吕议说的那些到底对不对,可是萧何内心里的震惊是非常大,大得一时间只能是脸上保持微笑来掩饰。

吕议还在继续述说,萧何一边听一边理清楚刚才的想法,等待吕议停下说话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才说:“殿下,您可知晓为什么会让儒家充斥教育界?”

“知晓。”吕议当然知道,他点着头:“为了给他们找事做,不至于有那么多在野,然后在民间搞东搞西。”

“这位殿下对儒家非常反感啊?”萧何心里想着:“殿下年岁这般小,是因为在学校有儒生得罪,还是受到什么人的影响?”

实际上成了皇帝的吕哲已经不能轻易对某些事情或是某些人展现出反感或是厌恶的态度,但是只要是有心认真观察,大概也会知道皇帝吕哲对儒家亦是没有好感,甚至是已经不止是没有好感,是一种非常厌恶的态度。

萧何恰恰是知晓皇帝对儒家看法的人之一,他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清楚皇帝为什么会对儒家的感官那么差,那一次献俘仪式之后才算是为皇帝找到了一个厌恶儒家的理由,更深层次的一想也明白没有任何统治者会喜欢一帮在民间操作舆论的家伙。

正是因为思考得多了,站在统治阶层深思,任何一名官员,甚至是儒家学派的官员,除非是别有用心想借舆论搅风搅雨,不然还真的是对一帮喜欢操控舆论的儒家士子感到头疼。

帝国的官场上的儒学门生其实不少,像是叔孙通就是头号的儒家大儒,儒家出身并且比较出名的陆贾、孔鲋、卢生也在帝国官场一席之地,一些如司马欣、吕臣、武臣等等的将领也学习过一些儒家学派的典籍对儒家并不陌生。

皇帝不喜欢儒家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在暗地里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一些原本在研读儒家书籍的人立刻就懵了,哪敢继续研读下去?一些本来就是儒家出身的官员更是人人自危,光顾着忧虑什么时候自己的官职会被撸掉,基本是没有心思做事。等等之类的影响还有许多,反正就是因为皇帝不喜欢儒家,只要是能跟儒家稍微扯上一点关系的人都是人人自危。

萧何作为执政官,发现不但是官场有些异样,连带民间都有问题,他自然是要向皇帝汇报这种现象。

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的吕哲也被弄得有些发愣,他是不喜欢儒家,但是不喜欢的是被董仲舒加了“天人感应”和有宋一代已经被改造的“朱程理学”,虽然依然是不喜欢当代动不动就搞舆论操作的儒家,可是并没有将后世的厌恶带到当代的儒家身上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