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阿房宫所在的位置,它的北面是渭水,南面是南山,交通的道路可以择优修建,可是地形上就成为一个狭长布局,从防御角度来说比较不错,可是作为一个多用途的大都会则是会有限制。
吕哲一再观看山川舆图,脑海中思索着汉室长安的选址,一再确定之后估算阿房宫该是离汉室长安约有四十里,本来有所犹豫,得出这样的判断就再无疑虑。
“这里。”吕哲的手指点在轵道的位置上,说道:“以这里为中心,建造长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往后的历史里,轵道会消失掉,那是因为汉室长安就选在边上,随后轵道这片土地成了长安的一部分。吕哲猜测汉室选择都城建在该位置与阿房宫囤积的物资离不开关系,毕竟都是现成的材料,不利用说不过去。
皇帝是用不太确定的语气,身为臣工自然是要给予一些意见。
很多人先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讲的还真就是关于利用阿房宫现有资源,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谈到交通问题。
实际上选择在轵道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出去建立陪都长安在交通上问题也不是太大,有也只是陆路交通需要建立新路。帝国对水道利用越来越得心应手,陪都长安的选址不是将潏水、浐水全涵盖进去了吗。剩下的疑问就是连接渭水的两条水道的水位怎么样,适不适合吃水深的货运船只航行。
李斯看来是有作过功课,他说:“按照帝国的造船工艺,内河行驶的平底长板船,五百吨以上的船只肯定不行,以下则没有问题。”
古时候其实是用“料”来判定船只吨位,不过因为吕哲推广新的计数单位,现在民间或许还会在使用老旧的计数单位,官方则全面采取新的计数单位说法。单位换算下来,一料是零点三二五吨,考虑到古人对数量单位的严谨问题,五百吨其实就是差不多一千五百料左右的船只。
五百吨的船在现代只能算是小船只,最多的就是各条内河上的舶船,又或是近海的渔船,现如今五百吨却称得上是比较庞大的船只了,毕竟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正在服役的最大吨位船只也就是二千八百吨。
南陵位靠长江,十余年的时间已经享受到来自于水运的便利,想要建造陪都长安不但是吕哲下意识会考虑水运,一些文武臣工其实也是这样的想法。
最想要了解的那一部分李斯进行了说明,那么疑虑也就剩下不多了。
“周边水利基础良好,陛下……是不是……”张良一直在观看山川舆图,很是可惜地说:“考虑不占农耕用田,将位置向西再挪动一些?”
农耕需要用水,轵道周边的水系多,意味着被开发出来的农耕用地也就多,看看水系地形大概就能明白。这里的地形很明显适合再开挖建设一条渠,开发新的产粮地。古时候只要是有一个“渠”,基本上就是属于人工挖掘而成,并且一定是关乎到农耕用水。
很多人听到张良的话都是蹙眉,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这点,可是也只有张良直言而谏。
关中有粮仓,第一粮仓就是郑国渠周边,涵盖近千里面积的产粮地;第二粮仓就是后面由汉室挖掘新建的渭渠,位置就在轵道往东的渭水边上;另外还有多处人工开掘的水渠,如成果渠、灵轵渠、六辅渠等等,无一不是为了增加产粮地而先后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