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的会议室一时间安静了下来,武将集团那边大多是脸上出现尴尬的表情,文官集团却也没有感觉到多少骄傲。
武将集团仰仗于萧何的调度能力,虽说萧何也许不会在后勤调度上做文章,谁也不希望与萧何交恶,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这一刻,骆摇难掩脸上羡慕的表情,他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积威”了。
太尉人选一直在变,那是因为太尉由谁来做都差不多,可为什么萧何一直都是执政官?还不是皇帝清楚萧何的重要性。
骆摇咳嗽了两声,迟疑问道:“执政的意思是?”
吕议看出来了,要是萧何执意插手关于胡人投靠的事情,军方必定是会卖萧何一个面子。
“我的意思是,可以接纳北疆胡人的投靠。”萧何的腰杆很直,他眼睛注视着骆摇,说道:“不过却不是安排在北疆草原,可以将投靠了的胡人进行迁徙,可以移动到陇西或是其它地方。”
陇西郡的几个大家族迁徙前往九原郡、云中郡、代郡、并郡,填补了草原上一些牧场的空白。他们的迁徙空出了个别地方的牧场,这些牧场与河套等地当然是没得比,可是安置投靠的胡人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河南地和河北地由我们的族裔补充,愿意臣服的胡人安置在内地,短时间无法消化,长时间总是能够融合。”叔孙通笑吟吟地说:“等待那些胡人口中说的是我们的语言,穿上我们的服装,生活习惯也与我们相同,不管他们是不是炎黄苗裔都会成为炎黄苗裔。”
叔孙通的说法有历史根据,既是所谓的“入蛮夷则蛮夷之,入华夏则华夏之”,人们普遍的认识是,蛮夷只要接受了华夏的文化和思想就能成为华夏人,同时华夏人要是不讲文明和礼仪则与蛮夷没有区别。
从有夏一代开始,有“诸夏”的说法,“诸夏”指的就是华夏,而华夏通常含有“文明”的意思,也就是“文明人”“文化人”之类的意思。
除开诸夏之外,长久以来还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分类,华夏族群从黄河源头开始崛起,崛起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周边的部落,直至建立夏国之前其实就是一个漫长的征战史和融合过程,不知道有多少曾经不是诸夏的群体被消化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远的不谈,秦国向西开拓,主动地去融合戎狄,长久的融合过程中原本的戎狄成了秦人,这既是一件已经成功了的案例。
除开秦国之外就没有其它战国有主动融合的案例吗?有的。像是赵国针对北疆的开拓,他们先是攻灭中山国,融合掉中山人,然后继续向北通过联姻的方式融合掉一部分的狄人部落。中山国在东周时期就是胡人,被称呼为中山狼族,后面不也成了赵人。那些狄人部落不断与赵人通婚,不也成了赵人。
姬姓燕国,他们长久的历史里就是与东夷互相征战的周天子分封诸侯国之一,他们在春秋时期一度与中原各诸侯国失去联系,重新取得联系之后燕国发生的改变令中原各诸侯国有些侧目。
中原各诸侯国为什么会对燕国侧目?不就是因为燕国与中原各诸侯国失去联系期间与东夷的部分部落进行了融合,燕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向“东夷化”靠拢了一些了嘛!
另外,其实春秋时期的楚国也不是周天子的分封诸侯国啊,当时周天子分封的第一强国,也就是晋国,知道晋国最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吗?晋国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纠结一帮小弟与楚国打架,喊出的口号是“攘夷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