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反对吗?”吕哲记得扶苏是一个有仁慈之心的人,似乎很慈悲来着?
董翳果然说道:“太子自然是反对的,提出的意见也和您说的那些差不多,但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犹豫了一小会才说:“但是陛下最后拍板了。”
“真是可惜了啊!”吕哲没有发表更多的看法,而是很认真的问董翳:“董将军,若是我请你相助,可愿意?”
董翳似乎愣了一下,有些没反应过来。
“本侯麾下有相当多秦军过来的武人,司马欣、少艾、李珩、周兴……现在获爵者比比皆是,有恒产封地者更多。”吕哲笑吟吟地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董翳:“有珠玉在前,董将军不妨好好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了。”董翳缓缓地站起来,面向吕哲行大礼:“职董翳,拜见主上。”
表面上露出大喜表情的吕哲心里其实也愣住了,他就是看董翳这人很不错也顺眼这才出言试探能不能招揽,没想到董翳倒是一点犹豫也没有就投效了。
“主上崛起之势已经形成,大秦中的高门大户前来投效者路上不知道有多少,翳只不过是比他们早了一步。”董翳倒是一点都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又说:“在您向内谋说‘秦人可续秦’之后,国内是什么考虑翳不知道,但是已经南下的人,听闻者无不动容。”
也就是说,秦国到了几乎是最危机的时刻这一现状没人反对,他们已经做出了最坏的打算。秦人吕哲在南方另起炉灶,起炉灶之后从来没有主动攻秦,反而是一面压倒列国以免向南开扩,秦国上下对吕哲有敌意无法避免,但是也视为秦人的另一条退路?
“嬴姓赵氏的典故主上可听说过?”董翳看见吕哲一脸的沉思,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提起这个话题。
所谓的嬴姓赵氏指的是秦国的王室来历,这里并不是要说始皇帝嬴政怎么怎么的,而是隐晦地提出秦国王室与赵国王室其实是一祖同宗……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赵国作为秦国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一直时时处处和秦国作对。而秦国也正是在战国末期干掉了赵国才得以统一中国的。可是,很多人也许想不到,这么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其实是“一祖同宗”的关系。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子孙,而且,在早年间,赵国的祖先是有恩于秦国的祖先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赵国祖先的庇护,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强盛的秦国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秦国和赵国很靠谱的有明确记载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舜时代。据《史记》记载,舜时,秦和赵的先祖大费就“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有两个儿子,长子大廉,次子若木。若木的四世孙费昌,“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
意思是说费昌是驾御马车的能手,并且他依靠善于驾御马车帮助商汤打败了夏桀。而大廉的玄孙孟戏和中衍,则为商朝的国王帝太戊“御”,成为国王的专职马车驾驶员。从此以后,大费的子孙作为殷商王朝的驾驶员家族,立下功勋,逐步成为商朝的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