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那些不和大唐作对,很听话的主动内附的部族,王况才会顺其自然和自愿,他们想迁到内地就迁,不想迁也不勉强,但一定会保证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得多,同时也会想办法让中原子民和他们多交流,就比如建东的图氏一族和琉求的子民,都是随他们自愿,不光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朝廷对他们的照顾比原来的子民还要稍微多那么一些些。
“陛下,这不大好罢?您也知道,某嗜睡,每日里不睡到日上三竿是不愿意起来的,且某也不爱管事,您就这么把一个鸿卢寺交了过来,某哪能管得过来啊,别到时候把鸿卢寺捅了个天大的窟窿,那就不太妙了,您就另寻高明罢,璃实在是当不得此任,您要让璃空口白牙的给点意见什么的,璃倒是可以,真要让璃管这一部事务,您可太为难璃了,您看看,就这建州水军,璃不也不会管么。”王况登时一张脸就垮了下来,老天呐,当个鸿卢寺卿,听起来是很有派头,这可是后世的外交部+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等起码五个部门的综合性大部门呢。
可问题来了啊,天天要上早朝,这不是给自己拴了跟绳子么?不成,坚决不能干,这一刻,哪怕是不设什么文化院了,王况也是坚决不做那要天天上朝的官员的,累不累啊?
“嘿嘿,陛下,您要让二郎天天上朝,或者说天天往衙门里钻,这比杀了他还难受,这管鸿卢寺么,也未必非要二郎出面呀,您瞧这建州水军,有个王霖泊在,二郎几乎不管的,不也是一样运转得好么,只要这建州水军听二郎的就成,依某看哪,呃……,陛下恕罪,某多嘴了,该掌嘴。”徐国绪话说一半,突然醒悟过来自己是个寺人身份,是不能乱议朝政的,也不能主动给皇帝提意见的,只有皇帝问起了,他才有资格说话。当下赶紧的住口不再说话。
“散官就好,散官就好。”王况一把将徐国绪拉到一边,搓着手道。
“真不干?”
“不是不愿意干呀,是实在不能胜任哪,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某文不成,武不就,会的就是一些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的,您要让璃成天的面对那一堆的公文,还真不如直接把璃送到并州去,扛刀杀敌了呢。”王况真急了,面红耳赤的,这要是拴在一个位置上,那以后许多事情就做不了,坚决是不成的,不能睡懒觉其实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王况他要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得有个自在身才成,比如房山。
“也罢,就依你了,鸿卢寺卿另寻人就是,不过少卿的位置你得推荐一个人,这总成了罢?”见王况真的是急了,李世民知道王况确实是不愿意被实位给束缚着,就不再强求,话又说回来了,王况不想当实权官并不像那些所谓的隐士一样真的不问世事的,相反,对王况来说,给他个自在的身份所能发挥的作用比将他拴在某个位置还要强得多。
王况这个家伙,只要兴头起来了,也不去管他将要做的事和哪个部门有关,是谁的职权范围内的,想到就去做,这也正是他的散官身份给他的便利,也正是因为王况不属于任何一个部门,所以,哪怕是王况做的事情让那些部门的官员脸上不大好看,但却没任何的理由来说王况越界了,手伸太长了。
但是,如果真个让王况当了鸿卢寺卿的话,王况再要做事反而碍手碍脚,其他部门的人就有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参王况一本,说他捞过界了。毕竟,王况做的事情,有许多都是开始的时候没人能看得出好处来的,都要过个几年才会让许多人后悔莫及,现在还算好了,王况做什么,身后跟风的就有一大帮,但不跟的也有的。
说白了,王况现在的身份,就是一个国务委员,一个不管部长,哪里需要他,他就往哪里去。
“陛下,鸿卢少卿哪还需要璃推荐人呀?这不是现成的么?”王况笑了,冲着小李治呶了呶嘴。
“雉奴?他能成么?年龄还小呢,等过两年再说。”李世民一见王况的嘴型,知道王况在推荐李治,王况能推荐李治出来,李世民当然高兴,但他又担心李治的能力能不能胜任,这可是要跟许多蕃属国派来的使臣斗智斗勇的部门,李治没经过磨练的,能成么?
“甘罗十一岁就拜相了,冼十六岁就被您封了县丞,晋王如今也有十五岁了,再说,不就是个鸿卢寺少卿么,上面还有正卿,副卿呢,这可也是个磨练人的好机会,让晋王跟在前辈的身边,多听,多看,多学,总归是有好处的,再再说了,璃不也是常在长安的么。”王况哪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过李晋。
外交生涯是一个很能锻炼人的地方,李晋的耳朵根子软,正好就需要这么个环境,让他见识见识一下各个蕃属国的使臣们是如何的为一点小利益勾心斗角的,大唐的许多属国中,许多都是相互接壤的,同是属国,但在其中也是有些蕃国之间是世仇,有些是有着经济利益上的冲突的,但是他们又基本上是势均力敌,你打不过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所以他们就经常的要跑到长安来寻求朝廷的支持,只要能获得朝廷的支持,他们就有了底气,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打压另一方。而他们到了长安之后,首先接触的就是鸿卢寺的官员,获得鸿卢寺官员的支持或者同情就成了他们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他们或是会使贿赂,或是会用一口巧舌将事情往对他们有利的一方去说去,而作为鸿卢寺的官员,正是有机会今天听到这个说法,明天听到那个说法,同样的,也正是因为这些蕃国的利益和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没什么关联,所以他们就能用一个相对是局外人的身份去看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