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既然那些士绅和读书人非得往刀尖上撞,咱老李也不是非得拦着他们。

反正自己的利益跟他们不是一条道上的。

与其考虑他们的死活,倒还不如替朱皇帝琢磨琢磨新都城的位置。

事实上,除开应天府以外,适合作为都城的地方并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四个。

长安,洛阳,汴梁,北平。

秦、汉、隋、唐都有过以长安或洛阳为都。

以长安和洛阳为都,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四面环山的形,可以轻松抵挡外敌,是作为都城的上上之选。

只可惜,经过近两千年的耕种,无论长安还是洛阳的土地都早已变得贫瘠,无力养活一整个都城的人口,必须依赖外部输送粮食。

至于汴梁,则是属于矮子里面拔高个儿,因为汴梁地处平川,一旦失去黄河天险,就会变得易攻难守,必须要驻扎重兵,而驻扎重兵的后果就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哪怕仅仅只是因为这一点,剩下的像“土地不算贫瘠”、“水运还算发达”等优点,也都变得无关紧要起来。

至于说胡元所选择的北平,对现在的大明而言也不算什么好选择。

因为刘必烈很清楚他那些老兄弟都猫在哪儿,随时都能去扬了和林。

而大明呢?

大明虽然也能随时去扬了和林,但是却不像刘必烈一样清楚草原部族平时都猫在哪儿。

在草原筑城计划没有完成之前,北平只能以长城为天险,因此就必须要在长城边境设置军事重镇,驻扎重兵。

那么问题来了。

在汴京驻扎重兵,只需要防守一处,而在长城边境设置军事重镇,却得设置很多个,需要驻扎的兵力也远胜于汴京,对于粮食等方面的需求会更大,百姓的负担也会因此而更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