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此前靠着张大先生阴差阳错的造足了势。等到杜鸢被他请到中堂时。
周围已经不是站满了人了,而是人满为患!
见状,杜鸢便清了清嗓子道:
“河西县临水,所以我今日要说的是一个跟诸位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
说罢,杜鸢便毫不拖泥带水的说了下去:
“在豫西之地”
杜鸢先讲的自然是给船家说过的故事,这是非常经典的民俗故事,不是杜鸢魔改的故事。
可架不住河西县众人从未听过。是以他每说一句,满堂皆静,唯有他的声音在酒楼里流转,时而平缓叙说,时而略提声调,听得人眼皮都不敢多眨。
故事讲完时,满座人还浸在余味里没回神,有那性子直的,已经忍不住小声念叨:
“原来天下还有这般奇事.只是,豫西在哪儿?”
就在这时,杜鸢忽然话锋一转,目光缓缓扫过满堂宾客,笑着抛出疑问:
“方才我便说,这故事与诸位生活息息相关。可方才讲的是山里的山魈,诸位皆临水而居,这山魈又怎会与大家相干?”
他故意顿了顿,看着众人或皱眉思索、或探头欲问的模样,才缓缓续道:
“山里有精怪,来路不明、模样古怪的,便统称为‘魈’。那么诸位日日打交道的水里,若是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
这一问出口,满座瞬间静了下来,连方才还在小声议论的人都闭了嘴,个个盯着杜鸢,眼里满是好奇。
水里的“魈”?这可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事,偏偏又离自己的日子这般近,心下顿时更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先生,您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有人忍不住拔高了声音。
可话音刚落,挤在门口的人群突然被一股力气搡开,一道臭烘烘的身影硬生生从人缝里挤了进来,脚下却没稳住,“扑通”一声在地上摔了个结结实实。
那乞丐也不爬起来,就在地上抬头眯眼打量了杜鸢片刻,随即伸手指着他,嘿嘿一笑道:
“你这小娃娃,倒好生有趣。来来来,老乞丐跟你做个交易。你管我一顿好酒好菜,等我吃舒坦了,便送你一句话,你看这买卖划算不?”
众人正被故事勾得心痒难耐,恨不能立刻知晓下文,哪里容得一个浑身馊臭的乞丐来搅局?
当下就有个汉子沉了脸,撸起袖子就要上前:
“哪里来的臭要饭的!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简直辱了我们河西的民风!来,大伙儿一起动手,把他扔出去!”
话落,几个离得近的汉子便围了上去,七手八脚地要架起乞丐。第一个伸手去抓的汉子,刚刚抓住了乞丐的胳膊,眉头就骤然一紧。
入手触感奇沉无比,竟像在搬一块生铁铸的疙瘩!
可等旁边另一个汉子也伸手来抓,先前那股死沉又莫名消失了,乞丐反倒轻得像片枯叶,几乎不用使劲就给人拎了起来。
那汉子心里犯了嘀咕:难道是我自己的问题?
不过片刻,乞丐已被众人架着往门外去,他却还挣扎着嚷嚷:
“老乞丐我可不是来吃白食的!”
眼看乞丐就要被扔出门,杜鸢忙起身,抬手拦住了众人,温声道:
“诸位莫急,这位老先生并未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不如先把他放下,掌柜的,劳烦按店里最好的酒菜上,所有银钱都记在我账上便是。”
众人见杜鸢都开了口,虽仍有不满,也只好悻悻地松了手,将乞丐放了下来。
可那乞丐刚一站稳,又指着杜鸢笑了,眼里带着几分促狭:
“小娃娃,你当真敢应下来?老乞丐我可有好些日子没沾过吃食了,你身上的银钱,我怕到时候不够啊!”
杜鸢闻言,只摇头一笑:
“您尽管放开吃,银钱的事,不必担心。”
说着,他又转头看向满室众人,语气平和地续道:
“来,我们继续说下去吧。”
老乞丐单独坐在了一旁,伙计们给他送上了一些简单吃食,好让他先垫垫肚子,也顺带着给这位小先生省点银钱。
毕竟先吃饱了,总不能还要吃吧?
其余的人则是越发围拢了杜鸢。杜鸢笑吟吟的指着甜水河道:
“水里的生灵不比山里的少,可偏偏难修出些门道。毕竟人是万物灵长,山里的野物见多了人,慢慢也就通了几分灵性。”
“水里却不一样,寻常水族哪儿能常见到人?不过这也不是定数。江河沿岸靠水而居的百姓本就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