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门“砰”地被撞开,一股裹着雨丝的冷风灌进来,数十支烛火齐齐一暗。
“太子殿下!”
内侍急声惊叫着,“皇上不行了,皇后请您过去。”
朱瞻基眼神一凝,他本就没脱衣裳,闻言立刻往外冲去,几名内侍持着灯笼在前。
他在后面跟着,雨声愈大,瓦沟水满,溢出来,沿丹陛奔流。
华盖殿依旧是灯火辉煌,在风雨中摇曳,映得大殿像一艘在暗夜里航行的巨船,龙骨震颤。
这艘船要沉了,船的主人……
朱瞻基再不敢想下去,匆忙进了侧殿,一进殿便见到他父皇只来得及最后再看他一眼,那双高高伸出的手臂就缓缓落了下来。
“父皇!”
朱瞻基奔向前去,可朱高炽任凭他呼喊却再也醒不过来了。
五月十二凌晨,在风雨交加之中,帝崩于华盖殿!
风雨如磐,灯火如豆。
风雨不息,灯火已灭!
华盖殿中跪了一连片的宫人,皇帝驾崩,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张皇后哭的几乎要昏厥过去。
朱瞻基抹了抹眼泪站起来,又将张皇后扶起来,“母后,父皇已然驾崩,后事为大,千万保重身体。”
张皇后依旧垂泪,无言的点点头,“一众事宜,交予太子吧。”
朱瞻基这才对一众宫人面无表情道:“大行皇帝宾天,依照往日收敛大行皇帝遗体。”
皇帝驾崩自然有规矩,皇宫之中早就准备好了,内廷这么庞大的机构,完成这些事轻而易举。
朱瞻基望了外间的风雨一眼,“今夜雨大,且天色已晚,宫门闭锁,便暂时不召群臣进宫,明日开宫门后,敲钟,而后大发国丧之事!
去做事吧。”
大量宫人迅速上前为大行皇帝收敛,早已备好的棺椁也停灵在正殿,外间风雨依旧不停,宫中却到处都是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身影。
……
京城中的百姓自然不知道,就在他们的睡梦之中,大明皇帝已然离开了人世。
翌日。
天光大亮,京城中刚刚有了些人气,转瞬便被从皇宫中踏出的铁蹄惊破,整座京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醒了。
这些从宫中出来的使者,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皇帝于昨夜驾崩,太子和皇后召集重臣进宫,宣读皇帝遗诏。
天使到了李府后,张婉惊得不知所措,而后见到丈夫毫不意外的神色后,才明白过来,原来丈夫先前是在忧虑这件事。
皇帝驾崩的消息自然在京城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随着有心人,迅速扩散向四方九州。
直到此时,大部分人才反应过来,十天之前皇帝抱恙时,怕是身体就已经不好了,前天皇帝召集两位尚书、六位阁臣入宫,怕是在交待后事。
在得知皇帝驾崩后,往日的这一件件一桩桩,都全部串联了起来,果然这世上从来都没有孤立的人和事。
李显穆在宫门前恰好遇到了另外几个进宫之人,众人都没说话,沉默着入了宫中,殿檐外,日影已高,琉璃瓦上的雨珠被阳光折射出七彩,映在他们眼中。
今日第一批入宫的依旧是当初朱高炽临终前见过的那几个大臣,他们入宫后,皇帝自然已经被收敛。
如今已经渐渐入夏,尸体要尽快入棺椁,否则一旦有腐臭味出现,大行皇帝的颜面就没法保证了。
此番入宫自然便是商议大行皇帝的身后事。
李显穆当仁不让道:“由臣来为大行皇帝治丧吧,之后所行,先将群臣唤进宫中,宣读遗诏,治丧也要按照大行皇帝的遗诏来做。”
那一晚众人都在场,自然知道大行皇帝对自己的丧事有安排,如今先召群臣进宫,礼部尚书不在这里,有些事不好做。
朱瞻基的效率很高,立刻派人去召群臣入宫,早在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了京城时,大多数朝臣就已经做好了入宫的准备。
往日只在大朝会时才召集的群臣,纷纷踏进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