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一句话,叫:No做No死。
说的就是曹仁这种情况。
此前,王通没有马上进兵内黄,是因为考虑到曹仁躲在城里。有坚城可守且兵力占优,那种情况下王通若去进攻,必然会有很大的伤亡。
所以,王通才决定先对兵力进行调整,再发动下一轮军事行动。但是,现在曹仁却主动出城,要与王通的军队野战!
以为凭借他不知跟谁学来的“八门金锁阵”,就可以打败王通,并进一步夺取冀州。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王通心中暗想:不怕曹仁能打,就怕他不出城。
因此,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下来。
……
看着眼前的这个傲慢的使者,王通突然觉得他的名字有些熟悉,便又开口问道:
“你刚才说,你叫许汜?”
“正是。”
“你认识陈登?”
“没错,许某曾在陶谦帐下出仕,与陈登相熟。”
果然如此。
王通终于知道这人是谁了。
“我听说你曾去拜访陈登,身为主人的陈登却高卧于上铺大床,而让身为客人的你坐在下铺,不予理睬?”
“正是如此。”
郭汜道: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过甚。”
“此言差矣!”
王通斥道:“汝空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理应忧国忘家,怀救世之念。而汝却……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为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汝共语。”
这是原本历史上刘备骂许汜的话。王通因见许汜倨傲,便信手拈来,将许汜训斥了一顿。
将许汜训得一愣一愣,羞惭而退。
这就是“求田问舍”这个成语的来源。若干年后,有一位名叫辛弃疾的人,在一首名叫《水龙吟》的诗中写道: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王郎才气……”
其中的“求田问舍”,说的就是许汜,而“王郎”,指的就是年轻时的王通。
……
许汜走了之后,王通就开始整顿兵马,留牛金率一万五千人守邺城,其余人马,则随王通朝内黄而去。
一路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