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初到京城,实力大增

出发那天,不光是家里人,就连大队干部和不少社员都来送他。

在很多人看来,能去京城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自己去不了,就希望方唯代替他们圆这个梦。

“都回去吧,等我回来会和你们讲讲京城是啥样子。”

方唯告别了家人和社员们,踏上了旅途。

他先去县里乘车去陈州,再从陈州乘火车抵达了省城。省城有直达京城列车,这一世,方唯头一次享受了卧铺的待遇。

等到了京城,特别是当他踏入大会堂的那一刻起,不禁心情澎湃。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恢复工农业生产,提出的口号是“大干快上”,努力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

另外,会议特别提到了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随后几天的小组讨论上,代表们踊跃发言,为“大干快上”献言献策。

轮到方唯,他从随身的包里掏出来三包稻种,分别是【南光二号】、【YX-032】和【农优58】。

“我认为农业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定要重视育种工作,下面我介绍一下这三种稻种的基本情况。”

方唯介绍了三个稻种的产量、性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很多人听着听着都不禁张大了嘴巴。

首先是产量,这三种稻种的产量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国内水稻的产量已经达到这么可怕的程度了吗?

不怪他们孤陋寡闻,方唯搞出来的高产稻种,别说走向全国,在全省、全地区都还没有推广开呢。

“当然,这三种稻种各有优缺点,【南光二号】和【农优58】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大面积推广,种子的产量很难大幅提高。

相比较而言,【YX-32】稻种虽然各方面的情况要差一点,但有可能解决难以普及的问题。

目前我县的育种基地正在大面积培育这种稻种,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来。”

方唯言之有物,而且还特意带来了三个高产稻种。

主持人让大家传递稻种进行查看,等方唯讲完,会议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方唯来之前就想好了,一味地低调也不行,该高调的时候还是要高调。而且,如果【YX-032】能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杂交水稻很不错,我建议上级应予以重视。”

“想想前些年粮食紧缺的时候,给我们的建设事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我觉得方唯同志说得很好,农业是基础,没有足够的粮食干什么都费劲。”

代表们随后进行了热议,而来自一个偏远县的大队支书方唯,也被更多人所知晓。

等本次会议结束之后,还专门有领导找方唯谈了话,对他取得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勉励他继续探索,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紧接着,方唯就被几个专业单位拉走了,请他去做了几场“杂交水稻育种”的专题报告。

他并不怯场,当初在清河县他可没少作报告,而且一直都在撰写【杂交水稻育种手册】。所以他的报告几场报告会很成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只不过这样一来,他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在京城好好逛一逛,还是其中一个单位派车拉着他去了几个著名的景点看了看。

离开之前,他去商业街买了一些东西,便匆匆赶回了队里。

“阿公、阿姐,莲花,这是京城的糕点,你们尝尝。”

回到家,方唯拿出了在京城买的特产,其中有些糕点很出名,大家都尝了尝。

小宝也吃了糕点,一个劲的说好吃。

“小宝,这是给你买的海魂衫,喜欢吗?”

“喜欢,爸爸最好了。”

这次去京城他并没有买太多的东西,主要是时间太紧,路上还要倒好几次车。

反正以后还有机会去京城,他倒不是很在意这事儿。

事实上,他在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会后做的几场报告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表面上看不出来,但背地里他的名字已经传到了很多大人物的耳朵里。

杂交水稻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带来的连锁反应远远超出了方唯本人的预料。

早上。

方唯陪婆娘去县医院做了检查,这一次两人都不像生第一胎的时候那么紧张,毕竟有经验了嘛。

从医院出来,方唯去饮食店买了一大兜小吃,然后才带着盘莲花返回了家中。盘莲花现在还在上班,不过不需要她动手干活,给大家做一下技术指导就行,动口不动手。

“你们回来了?我去炒菜,一会就好。”

两口子进了家门,王竹韵赶紧起身去了厨房。

这会儿已经过了中午的饭点,但阿公不肯先吃,非要等他们两个回来一起吃。

不大的功夫,王竹韵就炒好了菜,一家开始吃饭。

“阿公、满满、婶子,王姨,你们这么晚才吃晌午啊?”

此时,方涛挑着一担柴走进了院子,找地方放好,然后才进屋和大家打了声招呼。

他和方婷婷都放暑假了,他到家的那天,方唯正好去了京城。

“是啊,早上去了一趟县城,回来就这个点钟了。涛涛,要不要再吃点?”

“不了,你们吃。”

方涛随即转身离开,他这些天每天都要帮小叔家里砍柴、挑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