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对李迢的观点不以为然时,他并未去想,自己的师尊黄巢,也是个商人。
黄巢出身豪富之家,家中经营各般生意,但最重要的产业,还是私盐。
唐代财政依赖盐税之利,对食盐管制极严,若是寻常东躲西藏的私盐贩子,没法将贩运私盐做成几代人的营生。
肃宗宝应年间,名臣刘晏改革盐法,将“民制、官收、官运、官销”改成“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盐商被纳入到食盐专卖系统当中。
从此,许多精明的私盐贩子捐献家财,设法混进官家体系内,成了朝廷的食盐专卖商。
专卖商对政府盐利实现,起关键作用,享有许多商贸特权,也能与合法盐户光明正大接头。
取得专卖商身份,主要还是为贩卖私盐提供掩护。朝廷依赖这些专卖商才得以实行盐法,官盐却只是他们所贩之盐冰山一角。
黄家就是这样以公掩私的专卖商,与许多帝国官吏关系不错。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使得他们压根不用担心朝廷的打击查处。
黑白两道通吃的家族出身,才让黄巢有去长安参与科举的底气。若是寻常私盐贩子,岂不怕刚踏入长安城门,就被金吾卫抓了,押送大理寺狱?
但黄巢还是小瞧了士族门阀的胃口,他们一点汤水也不留给寒门子弟。以黄巢的文章才气,也落得颓然落第,挟恨怀怒,踏出长安东门。
黄巢起兵后,家族原来的关系网,迅速转变为四通八达的情报网络。
管理义军时,黄巢也极度重视商贸,籍其财以饷军。此前黄巢开辟烧酒、蔷薇水市场,就为此番南下提供了有力财政保障。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潜伏在各地的黄氏亲党所营产业,源源不断地给义军注入血液,让黄巢确保战士待遇,维持军纪的同时,又能减少对地方的强制征收,争取民心。
这都是黄巢商人出身的有利方面。
然而,由于出身缘故,黄巢虽然常常接触底层,知道民间疾苦;却从小没挨过饿,甚至没有一点农作经验。
依照黄巢平常的理解,只要有门路,有金帛,就能买到军队所需的军粮。
农业在黄巢观念里,并没朱温看得那么重要。
但行军用兵,有时也会遇上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艰危处境。
比如这次岭南西道与南诏联军驰援广州,切断了义军补给。若非朱温成功袭取广州城,活捉了李迢,无法突破敌人封锁的草军,必将因为饥饿而崩溃,任由敌人宰割。
黄巢的商人天性,也令他更容易发动行崄侥幸的豪赌。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曾让黄巢无往不利的优势,在有些局面下,可能转变为致命的弱点。
……
广州城外的陆战,有段时间对草军看起来相当不利。
随着草军锐气衰退,岭南西道节度使辛谠与南诏大军将段保隆终于转守为攻,以优势兵力一左一右夹击草军。
撤退过程中,草军阵线一度断裂,被南诏象兵冲击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