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岳麓书院山长崔岘(上)

开封府学外。

七尺辩经台下。

鸦雀无声。

自崔岘说完后,无数道目光怔怔的看着他,或目眩神迷、或心驰神往。

一场辩论,想要打得漂亮,打的激烈,最后打出知名度,有一点绝对不可或缺——

那就是,爆金句。

朗朗上口、振聋发聩的金句,绝对能起到锦上添花的大作用。

但,今日崔岘和桓应先生这场‘唯经是循’、‘疑古求真’的辩论,没有半点废话。

每一句,都是金句!

字字发人深省!

句句金玉良言!

纵使现在一片沉默,可方才崔岘那些话,好似仍旧在耳边回响!

而这些金句,越品味,越觉得震撼激荡。

他说,心有北辰,则万径皆通。

他说,天理昭昭,本自具于灵台。

这已经不仅仅是作文章、写策论八股、亦或者学术辩论那么简单了。

这,是在著说立论啊!

有年迈的老儒回过神来,苍白着脸看向台上的崔岘,尖声道:“天理非外铄,本自具于心……不!”

“一派胡言!简直是一派胡言!邪说!异端!”

被唯经是循、疏不破注,先训诂、后义理教化大半辈子的他,今日听到了让他道心崩盘、心神不稳的全新思想著论。

这让他本能觉得恐惧。

而后开始应激。

年轻的学子们,则是喃喃重复着崔岘的话,神情时而震撼、时而迷惘:“此心既明,则六经皆我脚注……”

若圣贤书有谬。

那么我辈疑古求真,岂不正是‘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自崔岘荒谬般宣称二十经有漏,引发四方哗然。

到今日,到此时。

质疑《尚书》,诠释求真。

原本抱着围观凑热闹心态的年轻士子们,终于开始正视内心,溯本求源。

熙攘人群中。

那群年轻的小蒙童们,疑惑听完崔夫子的辩论,焦急争先恐后问夫子:“先生!崔夫子赢了吗?怎么没人说话!”

“崔夫子说的是什么意思,他说的对吗?”

中年夫子此刻满眼震撼、脸色苍白。

和在场无数读书人一样,这位中年夫子,同样被崔岘的话,冲击到心神不稳。

但,他是夫子。

他要教书育人。

这一课,该如何上?

中年夫子不知道。

这位夫子再次抬头看了看辩经台上的崔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