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些缴获的驮马和车辆不断增加,军队的行进速度和载运能力显著提升,整体士气愈发高昂。
不过,这片逐渐繁华起来的土地也意味着他们正在逼近西班牙人的统治核心区域。
很快,道路远方的丘陵和树林边缘,开始出现零星的骑马身影。
那是西班牙民兵,他们头戴宽檐帽,身背老旧的火绳枪,穿着杂乱的服装,警惕地眺望着这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且旗帜陌生的军队。
他们的脸上混杂着惊疑与恐惧,只敢远远徘徊观察,一旦发现新华军派出骑兵小队上前驱赶,便立刻调转马头,仓皇扬鞭,遁入远方。
但仍有不少倒霉蛋在稍稍靠近时,被散兵以超远射程的狙击枪(米尼枪)击杀于当场,成为这场不甚激烈的接触战中微不足道的注脚,也让更多的西班牙民兵惊恐之下,不敢再轻易抵近大军。
4月28日,正午的阳光炽烈地照耀着瓜达拉哈拉谷地。三千余新华特遣支队官兵缓缓逼近了此行的终极目标——瓜达拉哈拉城。
这座城市静卧在广阔的河谷平原之上,东边的圣地亚哥大河蜿蜒流淌,周围是绵延的农田与牧场。
根据沿途抓获的西班牙俘虏供述,此城常住居民约有五千至六千人,其中白人约占五分之一,其余多为混血的克里奥人、梅斯蒂索人,以及相当数量已被西班牙文化同化、为其服务的归化印第安人。
然而,这座被称为省府重镇的城市,其防御姿态却松懈得让新华官兵们感到惊讶。
与其说它是一座设防坚固的殖民首府,不如说它是一个超大型的、毫无军事准备的定居点。
从远处望去,城市的轮廓低矮而松散,根本看不到大明或新华国内常见的高大坚固的砖石(木石)城墙。
它的所谓“城防”,仅仅是一圈简陋的夯土矮墙,其中混杂着木材和草秸,高度和厚度均十分有限,看上去更多是象征性地划分出城镇边界,或者用以防范周边未曾完全臣服的印第安部落的袭扰,对于一支拥有三千精锐、携带着数门轻型野战炮的新华军而言,这样的防御工事几乎形同虚设。
城内房屋多以土坯砌成,间或有少数几栋装饰着白色灰浆的教堂或公共建筑显得略微醒目一些。
此刻,这座沉睡在正午暖阳下的城市,显然被这支突然杀至的新华军彻底惊醒。
凄厉而仓皇的警钟声急促而持续地回荡在河谷上空,打破了原有的慵懒宁静。
城内隐约可见人影慌乱奔跑,城门口试图关闭那简陋木栅栏的守卫动作显得混乱而绝望。
一片恐慌的气氛,已然笼罩了这座毫无准备的“明珠”之城。
新华人打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