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古北镇前屯副将刘通弹劾总兵吴国俊克扣军饷,结果呢?吴国俊反咬一口,说刘通‘煽动兵变’。朝廷和兵部为稳定军心,最终是将那刘通革职流放。呵呵,我这要是擅自弹劾马总镇,怕是也落不得一个好下场。”
“要知道,两个月前,咱们这位马总兵可是以‘收复金州外围四堡、斩首三百级’的大功,刚刚获得朝廷封赏和嘉奖。我要是贸然上一份弹章,岂不是跟朝廷对着干了?到时候,朝廷只会觉得我是嫉妒马得功的功劳,故意找茬。”
“要是你们辽南镇其他各部将领也都悉数上奏弹劾马得功呢?”钟明辉悠悠地说道。
“嗯?你的意思是……”樊化龙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钟明辉微微一笑,从身旁的挎包里取出一封密信,推到樊化龙面前:“这是尚可喜、张大禄、吴汝玠等几位将领的联名弹章,历数马得功罪状。现在,就只差你的署名,便可一同递呈兵部。这么多人联名,朝廷总不能只当是你一个人的事吧?“
樊化龙接过密信,拆开火漆,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
借着炭火盆的光,他一行行细细,眉头越皱越紧。
信里写的罪状,大多是他知道的。
马得功去年冬天克扣了三个月的军饷,把银子拿去给他老父在登州买了田;他把自己的小舅子提拔成了骑营千总,可那小舅子连骑马都费劲。
甚至有些事,比他了解的还要严重,比如马得功私下跟鞑子的商人有往来,用粮食换鞑子的皮毛。
“嘶……”樊化龙倒吸一口凉气,心里暗暗吃惊。
新华人果然了得,居然能说动这么多辽南镇军将联名弹劾马得功!
就因为一个月前,马得功坚定地拒绝随同新华人合攻辽阳,便为他们所忌恨上了?
可弹劾上官,终究是大事,一旦失败,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
钟明辉看出他的犹豫,又加了一把火:“樊将军,马得功这般庸才,继续统领辽南镇,只会让将士们寒心。你若肯牵头弹劾,我新华愿助你一臂之力。“
“如何相助?“樊化龙沉声问道。
钟明辉从挎包中取出一份文书,展开后,赫然是辽阳之战的斩获记录:“攻陷辽阳时,我军斩获清虏首级五百三十余。其中两百级,被尚可喜拿走了。你若牵头弹劾,不仅可以在辽阳大捷中挂个名字,而且剩下这三百多级也可以全都记在你左协名下。有此战功,再加上诸多将领的联名弹章,朝廷必会慎重考虑。“
樊化龙呼吸微微一滞,手指不自觉地在文书上摸了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