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清虏的变局

可现在的情形,跟戏里演的、跟史书上写的,差得也太远了。

首先便是松锦大战清虏没有完全赢下来,反而因为持续对峙相持,使得清虏的状况极为糟糕,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还将自己耗得“弹尽粮绝”,几无多余的存粮过冬。

再下来就是,皇太极好像死得有点早了,这对满清内部的政治格局会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呢?

要知道,在原有历史时空里,皇太极凭借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不仅完成了对大明军事战略层面上的一次重大“破局”,更是对八旗权力结构的一次深度重塑。

他通过一场辉煌胜利将“军功利益”与“个人权威”牢牢绑定,让八旗军功集团形成了“依附皇太极=获取利益”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在他死后,也随之转化为对其长子豪格的支持。

皇太极死后,豪格能获得大批支持,本质上是“松锦大战红利集团”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这些人依附皇太极,并非单纯出于“忠诚”,而是因为皇太极能带来胜利和利益。

当皇太极死后,他们自然会选择最能代表“原有利益格局”的豪格,而非可能打破既有格局的多尔衮。

可现在呢?

松锦大战只取得了相当有限的战果,而且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战死的甲勒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等中高级将领不下三十人,就连武英郡王阿济格也殒于阵中,可谓一场彻头彻尾的军事战略失败,皇太极的“天聪汗“的神话怕是也就此被打破。

那么,在八旗内部,对权力的争夺也将更为激烈,那些没有捞到好处的八旗军功集团多半会出现分化,支持豪格者有之,犹豫观望者怕是数量也不会少,甚至不乏有投靠多尔衮的投机之辈。

在这种情况下,想来豪格也不会再说什么“福少德薄,非所堪当”之类的谦虚话语,只能抄起刀子跟多尔衮拼命了。

那么,鞑子会干起来吗?

——

:https://0d6f590b。手机版:https://0d6f59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