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子午河(四)

她压低声音,从筐底拿出几个布包,“……月事带。“

小夜子怯生生地接过,突然红了眼眶。

在逃亡的船上,她只能用破布条勉强应付,常常被其他难民嫌弃。

第二天天还没亮,垦荒的号角就吹响了。

胜五郎被分到伐木队,跟着十几个青壮年向寨子外面的森林进发。

“看好了!“领队的老移民抡起斧头示范,“要顺着木纹下斧!“

锋利的斧刃在晨光中划出银亮的弧线,一道深深的豁口立时呈现在树干上,木屑纷飞。

胜五郎因为身形瘦小,再加上伐木是个技术兼具体力活,便被分配了一些辅助性的杂活,帮着整理放倒的树木,清除树干枝丫。

汗水浸透了新发的粗布衫,但奇怪的是,他并不觉得累。

反而心中多了几分期待。

午饭。

还有晚饭。

甚至还有鲜香的鱼汤。

傍晚收工时,监工的书记官挨个记录工作量。

轮到胜五郎时,书记官突然问道:“识字吗?“

胜五郎茫然地看着他,脸上显出局促的神情。

“倭人?”书记官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道:“那可麻烦了,晚上的官话普及课,怕是有些费劲了。”

“你……,吃了晚饭后,来谷仓上课。”书记官在名册上画了个圈,“还有,平日里跟同舍的人多说说话,早点学汉话。……要不然,那可是会吃亏的!”

胜五郎虽然听不懂这位大人的话,但却明白对方似乎在教他“规矩”,将斧头放下后,不停地鞠躬,将脑袋埋得低低的。

在日本,见到武士老爷时,他们必须如此恭敬。

更甚者,他们在看到领主或者大名时,必须远远的匍匐跪倒在路基下,或者田野中,唯恐冲撞了他们。

否则,很大概率会被对方砍翻在地。

但是,在新洲,好似不需要这般跪拜。

他们在防疫隔离营地中,新华“老爷”曾诉所有移民,任何人无需对官员跪拜,只是简单一躬,或者一揖便可。

而且,这里的“老爷们”态度都比较和蔼,根本不像那些凶神恶煞的武士那般动辄对他们喝骂踢打。

只要规规矩矩按照吩咐做事,在这里没人会随便动手教训他们。

更不会有武士那般,随意拔刀杀人的行径。

新华“老爷”说过,这里最重律法,也讲规矩,更认道理。

在新华境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分出身,也不论族别,大家都是新华人。

更让每个移民激动的是,新华“老爷”承诺,只要拓殖服务四年时间,就会分得一份属于自己的40亩土地,还有政府提供的大笔财政补助(助农贷款),从而让他们都能在新洲安家立业,过上温饱不虞的好日子。

至于农税或者田赋,新华“老爷”也规定了,仅收取土地产出的15%,不会再有其他“苛捐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