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天空上阴云密布,云层浓重得仿佛要整个落下。
崇祯站在养心殿外的屋檐下,看着对面的宫城的轮廓出神。
“皇上,杨嗣昌上了本,说三天后赴任,请求殿辞出京。”
“朕亲自送他出京。”
王承恩抬头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很平静,他实在猜不出皇帝在想什么。
那天突然任命杨嗣昌为五省总理,一天后傅宗龙到京,杨嗣昌就开始交接工作,然后就准备赴任。
一切都很仓促,杨嗣昌来时顶着言官纷飞的弹章,走的时候同样也顶着纷飞的弹章,从十面张网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灰头土脸,三十个月似乎转眼之间,而一切又回到原点。
皇帝对杨嗣昌一直信任有加,无论言官怎么弹劾,皇帝从未动摇过,东虏入边破了五十多城,上百万人丧命的惨痛大败,也只是让杨嗣昌革职戴罪,继续管原事,而且旋即又论功官复原职,舍不得让杨嗣昌受一点委屈。
所以当日的情景,对王承恩来说也是少见的,从东虏入边之后,皇帝的情绪比以前更难预测,在那天之前,即便王承恩这样的近臣,也从未发现一点皇帝开始厌恶杨嗣昌的征兆。
皇帝心里对杨嗣昌到底是什么观感,王承恩现在拿不准,但方才皇帝说要亲自送他出京,这是一种特别的优待,之前刘宇亮这个首辅出京视师,皇帝也没有亲自送行。
可见皇帝实际还是看重杨嗣昌的,当日为什么突然将他外放,王承恩觉得是一时激动,但现在已经没法改了,因为皇帝几乎从未承认过自己有错,而且他需要担心的远不止这一件。
对于皇帝来说,流寇东虏需要担忧,到处报来的旱情需要担忧,各个军镇营伍堆积得越来越多的欠饷也要担忧。
此外还有另外一样担忧,王承恩知道也压在皇帝心头上,就是五皇子的病情,五皇子的病没有丝毫起色,眼看着快不行了,除了血肉亲情外,也涉及与皇亲国戚的纠葛。
宫中的传言日甚一日,皇帝可能不得不向皇亲退让,无论是以什么形式退让,在外人看来都是一种认错,这对皇帝来说是种奇耻大辱。
伤了皇帝的脸面,不知最后会责怪在谁的身上,出主意的是薛国观,现在看来是个馊主意,坏事的是李国瑞和周奎,李国瑞已经死了,这口气可能可能发到周奎身上,也可能发到薛国观身上,确实殊难预料。
“皇后方才是不是派人来过。”
“是,说有几日没见了,请皇上去坤宁宫说说话。”
崇祯轻轻哼了一声,“恐怕是周奎让她带话,要免了皇亲捐助吧。”
王承恩不敢说话,一名小宦官跑过门前的广场,他绕到王承恩那边,到耳旁低语了两句,然后立刻退到旁边。
崇祯转过来,王承恩迟疑一下道,“承乾宫中的人来报,说田妃常例拜见皇后时,等候的时候久了一些,回宫后晕倒了。”
“王承恩,你跟朕说话都要遮掩了?”
王承恩跪下道,“奴婢不敢,说是站着侯了快半个时辰。”
崇祯的眼睛微微眯起,“太医院的人去看过了。”
“已经看过了,说是近日田妃本忧心五皇子病情,等那半个时辰怕是乏了力,歇息一下已是好多了。”
崇祯冷冷道,“皇后不是要说话吗,让她到交泰殿见朕,立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