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顾肖军命人送传令官回驿站,就过去田那边,看分发藤苗的情形如何。
传令官握紧手里的圣旨,讳莫如深地看着顾肖军离开的背影,此事,难办啊。
回驿站后,传令官绞尽脑汁,以十分委婉的方式,请皇帝改变主意,又是说当地民生艰难,收了粮食后,西北灾情会更加严重。
红薯收成周期短,完全可带藤苗回京城栽种,再辅以顾将军说的法子,既能得好名声还不费事,一举两得。
传令官在信中,对皇帝极尽溢美之词,把能夸的都夸了。
只求皇帝能够捋一捋,答应他在信中的提议,不然他也回不去京城。
飞鸽传书要比人的速度快上许多,不到十日的功夫,信就传回鹿关驿站。
做了一柱香的心理建设,传令官才拆开信来看,信上言简意赅只有一行字:可行,速办。
看到短短几个字,传令官如蒙大赦,立即带着信,去找顾肖军。
顾肖军早有准备,把提前写好的红薯种植方法,交到传令官手里,又亲自带他到田里去看。
“红薯种植简单,藤苗就这样种到田里去,前期注意打理,后期就能轻松很多,不用一直浇水,红薯长成这样,就是可收成的意思。”
让传令官上手学着怎么栽种根苗后,顾肖军又手把手教他,如何处理红薯块根育苗。
京城山高路远,直接押送藤苗不实际,还没到京城,藤苗就会干死。
只能是把红薯给他们带回去,之后照着他说的办法,切片培育根苗即可种植。
传令官跟着掌握所有流程,一时激动难言,顾肖军说得不错,大洲只要广泛种植红薯抵御旱灾,尽管大洲接下来,要过一段艰难日子,但一定能撑过去。
“居然如此简单!将军能发现此物,真是百姓之幸,本官还要回京复命,就不和将军多言了,还请将军尽快命人,将红薯打包上车,本官回驿站稍作收拾,就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