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按照陈末的说法,的确是周良寅有这个本事清汰,拔掉这些个晋党的裙带,还有一个周良寅没跟朝廷说的原因,那就是山西现在太穷了,穷则思变。”赵梦佑解释了下清汰的基本环境。

山西贫穷的赋税,已经支撑不起庞大的官吏规模了,必须要清汰。

俺答汗在嘉靖二十九年入寇京师后,大明和俺答汗的纷争主要集中在山西大同和宣府两地,而雁门关内诸府州县,不得不支持宣府大同,战争虽然在隆庆五年议和后基本结束,但对峙的局面和高昂的边防成本,仍然在吸山西的血。

在万历十年终于消灭了俺答汗,结束战争的那一刻,外患消失时,山西被关外战场,给吸的千疮百孔,并且没有外患,各级衙门就没有理由再让势要、乡贤、商贾们认捐,过多的衙役,和各级衙门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就形成了矛盾。

战争状态下,所有人都有更高的忍耐度,因为有敌寇的威胁,毕竟敌寇真的会杀全家,抢走你的妻子和孩子。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忍耐度就会下降,过去那些打着战争名义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不再被认可,山西各衙门的亏空越来越大,抗税的情绪也在增加。

周良寅能清汰成功,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这当然不是否定周良寅的功劳,没他下狠手,确实不太好解决问题。

朱翊钧处理清楚了缇骑的奏闻后,拿起了桌上的塘报,朝鲜战场出现了一些情况,出乎了戚继光的预料,戚继光奏闻了朝廷,告知皇帝和内阁大臣们,不必过分的忧虑。

在野外,大明的战损比,依旧维持在个位数对千位数的可怕比例之中,一个步营可以挡得住对面三万人的冲锋,并且以极其微弱的战损比,击毙伤俘敌军千人。

但戚继光低估了倭寇的耐受能力,大明军一人一日要消耗六斤的粮食,辽东军稍微低点,也要五斤粮,但倭寇不是,倭寇一个人一天一斤粮,就能维持基本的战线。

大明军要只给这点粮,怕是得造反。

大明派遣了墩台远侯探闻倭寇营地,得到结论是忠州之粮,恐怕一个月就耗光了,结果倭寇应氏顶了三个月之久,等到了后勤补给。

这份耐受能力,戚继光也只能佩服了。

第二个出乎预料的就是倭寇的倭式堡垒。

(倭式城堡)

大明的城池的主要构造是墙,几乎所有的城防设计都是围绕着墙在展开;

泰西的城堡主要构造是塔,以前是箭塔,后来是炮位;

而倭国的主要构造是路,整体设计方案,就是延长攻城方在城防火力下的暴露时间,主打一个弯弯绕绕。

倭式城堡修的跟迷宫一样,即便是攻破了城门,上山的路上,就要面对敌人的火力,真的很难攻打。

同样,这也是造就倭国碎片化政治格局的原因之一,这样的城,在没有充足火器的情况下,千余人守城,只要不出现内鬼,几万人同时攻城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在野外,大明军打倭寇,就像是大人打小孩一样的轻松简单,但在倭式城堡,大明在不动用火炮的情况下,真的很难啃下这种硬骨头。

当然,有火炮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倭国的鸟铳叫铁炮,倭国的火炮叫‘国崩’,这个意思就很明确了,只要火炮的数量足够多,就能把这些山城彻底打崩。

这些倭式城堡是倭寇内部狗斗了数百年的产物,是经历了无数次实战累积的经验,承载了守城方的最大恶意,而倭寇在忠州、釜山等地修建了十六座这样恶心人的山城营堡。

“羽柴秀吉还没有转进本土,他在釜山防御圈里修城堡。”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这东西确实挺恶心人的。”

“戚帅不是说有办法吗?”冯保眉头紧蹙的说道。

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当初织田信长要行缓兵之计,要跟大明约定以临津为界限,汉城以北归大明,汉城以南归倭国,意图在汉城、仁川、忠州、釜山等地设防阻拦大明军。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也是有倚仗的,只要大明军不想付出巨大伤亡,就得慢慢耗,这些山城,突破了如此多的防线,大明军也是劳师远征,再无法进攻倭国本土了。

朱翊钧笑着说道:“戚帅的想法是,一力降十会,真的要进攻,用火炮轰平这些山城。”

万历三大征里,有播州之战的海龙屯,海龙屯也是类似的山城,而且更加易守难攻,最后还是被大明军用火炮给攻破了。

大明皇帝朱翊钧料敌从宽,给前线配备了过多的火炮,一度成为了戚继光的困扰,但现在,面对倭寇精心准备的城堡,就有了用武之地。

准备充分一点,总会有用到的时候,进攻倭国,要用足够的火炮扫除这些个恶心人的倭式城堡。

“左右不过是费些火药。”冯保笑着说道,只需要火药,那就太简单了,要人命填,陛下心疼,但用火药炸,那就是多多益善。

大明现在一年只生产一百五十万斤火药,不是只能生产这么多,而是生产再多也没什么用武之地,实在不行就多开几条生产线,把攒下来的硝石统统做成火药,还能扩大工匠的规模。

最近熬硝仙人们,捣鼓出来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液体,就是用绿矾油和硝石一起熬出来的,匠人们称之为‘消金水’,目前还在探索如何制备。

更多的熟练工匠等于更多的生产力,这是大明总结的经验。

十六座山城很多吗?用火药灌进去,要是不够,就再加倍灌进去。

要是火药加倍灌进去还不够,切断这些山城的补给,饿一年不行,就用倭奴修个城墙围起来,围他个三年五载,开龟壳开不了就围,大明耗得起。

野外作战输给大明,就输掉了主动权,就是输掉了进攻能力,输掉了机动能力。

朱翊钧拿起了第二本奏疏,来自燕兴楼交易行的王谦。

“王谦这割的也太狠了。”朱翊钧颤抖了下,王谦的镰刀太锋利了,他已经学会了洗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