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席话倒真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于是,陆时羡就不再犹豫了。
“您这么说的话,那我就多说什么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秦远明和陆时羡在一起沟通新作物病害防控学院建立的事情了。
这也是陆时羡比较感兴趣的一件事了,只不过现在他实在没精力去亲自推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贸易往来加剧,以及耕作制度的变革,华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作物新发、再发病害威胁越来越严峻。
而传统的植物保护学科体系虽然成熟,但在应对这些快速演化、传播的病害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再到一线防控,存在脱节和滞后。
敲定了这件事之后,陆时羡给出了自己对这个学院定位的建议:“我觉得成立这个学院的目的,可以不用简单重复现有的植保教学科研,而是要整合最前沿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大数据预测建模、智能监测技术甚至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力量。我们要聚焦的是那些最具破坏潜力、我们认知却最少的‘新’病害和‘新’挑战,目标是构建从病原鉴定、致病机理、流行预警到绿色防控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此刻,秦远明一边点头,手里的笔一边记个不停:“虽然我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但我们农大愿意全力以赴,参与这个学院的筹建工作。我们会认真考虑每一个分阶段的建设和发展方案。”
陆时羡摇头笑了笑:“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我觉得只要一个学院从诞生之初,就能够秉持‘顶天立地’的原则,那就是相当不错了。”
“顶天,就是要在基础研究上走在世界最前沿;立地,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研究成果真正落到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
又聊了一会,陆时羡就开口辞别了这个一生都在为华国农业发展的老人、
以他的年龄和资历,秦远明其实早就可以退居二线,享受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