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去往乌溪河内陆

听到这个好消息,陈海峰满意地点点头,鼓励道:“做得很好!大家继续努力,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而后,他又转身面向周围的士兵和移民们,高声说道:“请大家放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在这里好好生活、辛勤劳作,不久之后,这里将会建起繁华的商铺、先进的医院还有教书育人的学校。”

众人听闻此言,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连连称谢。

有人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喃喃自语道:“如今能过上这样安稳的日子,我们已然心满意足,哪还敢有过多的奢望啊……”

然而,陈海峰却坚定地回应道:“不,一切都会有的!不仅会有香甜可口的大米,美味鲜嫩的猪肉,还会有越来越美好的生活等着我们共同创造!”

说完之后,他面带微笑,与周围的人们展开了一场欢快而热烈的交谈。

他们谈论着生活中的琐事、彼此的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现场气氛轻松愉悦。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短暂的交流过后,只见他和士兵们转身,朝着不远处那座已然颇具规模的要塞走去。

远远望去,这座要塞经过工匠们的一番精心修筑,它的四周高高筑起了一道坚固且高大的围墙。

这些围墙由一块块厚重无比的石块和结实耐用的木料紧密堆砌而成,仿佛铜墙铁壁一般,让人望而生畏。

走进要塞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在这里,一座崭新的、规模颇为可观的砖窑厂映入眼帘。这座砖窑厂正有条不紊地运作着,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大量优质的砖块。

这些砖块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充足,为后续的各项建设工程提供了极为坚实可靠的材料保障。

陈海峰漫步其中,不禁对这里的一切感到由衷的赞叹。

他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夸奖负责此地的军官将这里管理得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随后,他亲切地告诉在场的士兵们,自己打算在此处享用一顿丰盛的中餐。

于是,大家纷纷忙碌起来,准备好好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

下午 4 点左右,海平面上传来了一阵悠扬的号角声,原来是期待已久的海豹风帆船队缓缓驶入了港口。

陈海峰听闻消息后,立刻带领着要塞的守军和刚刚抵达的新移民一同前往码头迎接这支船队的到来。

当船只靠岸停稳后,陈海峰指挥船上的士兵迅速卸下了3000 斤重的土豆。

这些土豆个大饱满、品质优良,无疑将会成为这片土地上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紧接着,陈海峰详细地向这里的守军交代道:“等到今年秋天来临之际,一定要将这些土豆全部种下。同时,也别忘了分给新来的移民一些,让他们也能参与种植,共同为这个地方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接到命令后的军官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按照要求妥善安排好相关事宜。

他郑重地将 1 条 150 吨级别的大渔船,以及 3 条相对较小、每条仅重 50 吨的渔船交付给了驻军。

然后,他耐心地对驻军说道:“你们完全有能力带领那些移民一同前港口外的大海捕鱼。捕得的鱼儿可以精心加工制成美味可口且易于保存的鱼干。等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既能够运送回我们这里,也能前往内陆寻找汉族人的村庄,用这些鱼干换取所需的各类物品。”

其实这支驻军还坐拥两艘先进的阿拉伯桨帆船。

若是能将这些船只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他们不仅能够径直驶向大海深处尽情捕鱼,甚至还能够远航至台北地区开展活跃的贸易活动。

只可惜,在此处驻守的人员实在太过稀少了,总共仅有六艘桨帆船,其中四艘都远在澎湖列岛执行任务呢!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海峰当机立断做出决策。

他迅速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向当地守军以及刚刚到来的新移民们传授新型帆船的操控技巧。

经过时间紧张而有序的培训之后,一切准备就绪。

紧接着,他精挑细选了一部分得力人手,这些水手引领着守军和移民出海捕鱼。

当捕回大量的海鱼后,驻军和移民们不断向他夸赞这艘渔船的出色性能,表示非常满意。

陈海峰告诉他们,今后他们可以搭乘这四艘船自主返回台北府进行交易,无需再担心补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