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谭节度议分三路兵 卢员外寄语七公子

荡寇后志 都头郓哥 6928 字 2个月前

当时参拜毕,卢俊义道:“今日我等重聚大义,须得有个新气象。依卢某之意,今后大家兄弟相称,无分高下,不必再排座次了。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等死里逃生,能有今日,全仗列位及已故众兄弟舍命相救,此恩永世难忘。”便吩咐制作梁山泊忠义堂、招贤堂、回雁峰已故众好汉灵位,都摆在聚义厅上首,卢俊义以下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众人又商议,多派人手下山,打探各处消息。

翌日,早有小喽啰报上山来,却是朱光祖等到了。原来七月十九日在梁山泊与范天喜、史应德分手后,朱光祖、戴默待、毛和尚与关昆、李开、徐翎、阮浪、韩拓远、朱奇儿、朱巧儿十位好汉,并众小喽啰取路回盐山。因关昆等身子虚弱,行的缓慢,大众只好沿途歇宿,行了二十余日,方到盐山。那时节,官军已换回陶震霆,返回曹州。关昆等见盐山已失,吃惊不小,正不知众人下落。戴默待便提起范天喜临行前所说的秘密联络之处,可巧盐山左近沧州伏虎冈地界便有一处。毛和尚引小喽啰前去,果然找到黄涟等撤离盐山前所留的密信,因此朱光祖等方到回雁峰。

当时大众上山,朱光祖等梁山后人见了卢俊义、史进,恍如隔世,一齐下拜,洒泪不止。唐斌见了关昆,叔侄相认,感慨无限。卢俊义问朱奇儿等道:“那日官军攻入三关,我担心你们,却一时兵荒马乱,寻不着影,便独守内寨前门,以图多抵挡片刻。后被暗箭所伤,失手被擒,忠义堂中却未见你们,不知躲在那里?”朱奇儿便将当日花小妹、燕青舍命相救的事细说一遍,卢俊义仰天叹道:“小乙,小乙,你舍身护梁山之后,亦死得其所了!”众人听了,无不落泪。

当下卢俊义便向众人一一介绍梁山后辈,那朱奇儿、朱巧儿乃是朱富的一对子女,因是七月初七建生的龙凤胎,便取了这个名字,朱奇儿为兄,朱巧儿是妹,两个都二十一岁,朱奇儿足智多谋,精通多方言语。朱巧儿颇通医术,向蒙安道全指点,两个在梁山后辈中居长;

其次是关胜之子关昆与阮小二养子阮浪,那关昆生的与祖上一般规模,只是没甚髭须,用口春秋大刀,武艺高强。阮浪亦是水性过人,豪爽勇迈,两个年及弱冠;

再次是李应之子李开,得其父传所学,枪法高超,又曾经项充点拨,身藏一十三口飞刀,百步取人,无有不中,今年一十九岁;

再次是朱光祖、韩拓远,都是一十八岁,朱光祖前文已是说过,韩拓远乃韩滔独子,将门之后,武艺纯熟,更有一样别人不及处,箭法独步,昔日小李广花荣甚是喜爱他,但有空闲便倾囊点拨,常在人前夸道:此子箭法可继我衣钵。

最小的便是那金枪手徐宁之子徐翎,今年一十六岁,年纪虽居梁山后辈之末,然胆勇过人,得其父真传,习得钩镰枪法,也是少年英雄。当时众好汉见如此多的后辈,青年才俊济济一堂,齐向卢俊义贺喜道:“真是苍天有眼,梁山后继有人了!”当日众人欢欣无限,卢俊义教椎牛宰马,祭祀天地神明。众头领饮酒至半夜方散。次日,又办筵宴庆会。一连吃了数日筵席。

转眼又过数日,范天喜、史应德也到回雁峰,诉说宋江等遇害之信,众人悲愤不已,都要下山报仇。卢俊义教在灵帏中间添了宋江等好汉神主,山寨中头领,自卢俊义以下,都带重孝。小头目并众小喽啰亦带孝头巾。因恐惊扰左近,吃官军打眼,便未请僧众上山做功德,只是众人举哀,追荐众好汉。

追荐既毕,自卢俊义以下,史进、邓天保、王大寿、黄涟、唐斌、崔埜、乜恭、庞泰良、庞泰圃、庞泰表、张大能、赵富、范天喜、史应德、毛和尚、朱光祖、李开、韩拓远、徐翎、关昆、阮浪、朱奇儿、朱巧儿、戴默待,共是二十五位头领,集会聚义厅。卢俊义道:“如今公明哥哥等已去,留我等延续大业,日后之事,该当如何?”范天喜道:“我等在东京,打探得河北、两浙、广南各处豪杰并起,那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等屁股尚未坐热,便被派往各地去了。”黄涟道:“目下形势,我等难以像往日般与官军硬拼,须得隐匿以待时机。幸而我等在此,朝廷尚未知晓,可暂为据守之地。如今天下大势,君昏臣佞,民怨沸腾,各处豪杰并起,更兼夏辽金等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宋室江山断难长久。为今之计,须得龙潜深渊,招兵买马,一旦时机成熟,便起来再做一番事业。”

卢俊义道:“先生所言有理,只是卢某尚有一虑,这些后辈,均是可塑之才,但涉世未深,若只坐困深山,不经险恶,日后恐难成大器。不如就派他们分头下山,去江湖中历练,假以经年,定能有所成长。”众人点头。只见徐翎起身道:“小侄先祖留下那副赛唐猊,家父极为珍爱,花儿王太尉曾出三万贯钱,都不曾舍得卖与他。去年二关交战,家父与敌将任森同归于尽,家母将甲封存,山寨失陷时,家母遇难,小侄遍寻不着,寻思怕是被官兵掠了去,因此想下山去东京寻找。”范天喜道:“我与你父是至交,自小看你长大。如今你这般出息,真可谓虎父无犬子。”众人点头。又见韩拓远道:“卢伯伯的伤未愈,公孙胜、柴进两位伯伯不知下落,小侄也愿下山,走遍天下,一者寻得名医,为卢伯伯治好伤患。二来寻两位伯伯下落。”其他后辈听了,也纷纷请命下山。邓天保道:“前日黄军师曾说起锄奸的事,众位小官人如此英雄,何不就派他们下山?”卢俊义听了,转头问黄涟道:“军师有何主见?”黄涟道:“昔日大寨失利,多因五个叛徒:魏辅梁、真大义、马元、皇甫雄、呼延绰。据我探知,马元、皇甫雄现分别做了登、莱二州防御使,至于魏辅梁、真大义、呼延绰三个,却不知去向。如今可分几拨人马下山,除了这几个鸟男女。只是后辈年岁尚小,须得派头领相随,方好有个照应。”卢俊义称是。

是夜,众人商议良久,决定分四拨下山,史应德引朱光祖、阮浪赴登、莱二州,除叛徒马元、皇甫雄;庞泰表引朱奇儿、李开寻叛徒魏辅梁、真大义、呼延绰;唐斌引关昆、徐翎赴东京寻甲并公孙胜、柴进消息;史进引韩拓远、朱巧儿去江南访名医。众后辈都喜,卢俊义对朱奇儿等道:“你等父辈叔伯,都是江湖上响当当的好汉。此行下山,要见机行事,灵活应变,不可辱没梁山名号。”众后辈应了。当晚收拾打点妥当,次日分投下山去了。

不说众梁山后辈下山,且说蔡攸与谭稹等设计将张云陈调走后,甚是欢喜。那晚在府中品茗,接到门子报说,有人求见。蔡攸听得姓名,忙出门相迎。原来那人姓高名尧卿,乃是高俅长子,现做岳阳军承宣使。看官听说,那高俅初发迹时,因无子嗣,无人帮助,因此过房高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是为高衙内,水浒本传早已说过。因那高衙内旧名高世德,便依旧用之。后来高俅生下三个儿子,长子高尧卿、次子高尧辅、三子高尧康,高俅在位时,一力抬举,都做了官职。那年高俅倒台,徽宗念其昔日功劳,便未殃及子孙。那高尧卿兄弟三个恐张叔夜等再寻其罪过,便暗里投了蔡攸。当日蔡攸请高尧卿入府,收了礼物,彼此寒暄,说了些人鬼不知的话,高尧卿不敢多留,便要告辞。蔡攸亲送出府去了。

送走高尧卿,蔡攸回转府内,正思忖如何对付张云陈及邀宠之事,又见门子进来,递上一封信,封皮写着:“百拜奉上蔡少保尊前,门生朱梁谨封。”蔡攸拆开看了一遍,不觉喜上眉梢,拍手道:“天助我也!” 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毕竟不知朱梁是何人,蔡攸又所喜甚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