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岳微微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就像我刚才想的,首当其冲的是剂量问题。一旦进入工业化生产,药品就要实现量化。传统的小柴胡汤,在给患者煎服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体质等因素,仔细拿捏每一味药材的用量”
“但现在要批量生产,怎么保证每一份药品的剂量精准无误,并且能适应不同病情的患者,这实在太难了。而且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不一样,要是剂量没控制好,不仅可能影响疗效,甚至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张华岳喝了口水,润了润干涩的喉咙,接着说道:“还有就是服用方式和口感的问题。小柴胡汤原本需要煎煮后服用,这个过程虽然麻烦,却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材的功效。”
“要是做成像片剂、胶囊或者颗粒这类现代剂型,确实方便患者服用了,可怎么保证药效不受影响呢?”
“另外,大家都知道中药一般味道比较苦,像板蓝根,就算冲泡着喝,那苦味也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如果制成现代药剂,口感这方面要是不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会很差,即便药品效果好,没人愿意喝也是白搭。”
周桥静静地听完张华岳的一番话,脸上露出了理解的笑容,他点了点头说道:“张厂长,你的这些顾虑太正常了,我完全理解。其实在决定要把这些经典方剂制成现代剂型的时候,我也反复思考过这些问题,并且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先说剂量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最低剂量的策略来进行产品设计。每一包药品的剂量,都设定为能产生效果的最低含量。这样一来,对于轻症患者,服用一包就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而重症患者,则可以服用两包。”
“这种设计方式,既能保证药品发挥效果,又能避免因剂量过大导致患者用药过度的风险。同时,我们在包装上要清晰地标注不同症状对应的服用剂量,方便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准确用药。而且在后续的临床试验阶段,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和收集数据,根据实际反馈来微调剂量,让产品更加科学合理。”
“至于味道的问题,确实是个关键。中药的苦味一直是影响患者接受度的一大难题。我的想法是,在药剂中适量添加一些糖分。”
“现在有很多安全且合适的甜味剂可供选择,既能改善口感,又不会对药品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以板蓝根为例,我们可以将其制成颗粒剂,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甜味剂,让它冲泡出来的味道更容易被大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