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王侯将相的戏份变少

他连夜重写本子,把祖传的武将出场诗改成筑路歌,甚至跑去铁路工地蹲了三天。

老说书人到底是回来了,蓬头垢面。

回来时,指甲缝里嵌着煤灰,却兴奋得像喝了酒。

“得改,要加段新词,火车汽笛就是龙吟。”

蒙阴城隍庙前的空地上,积雪被踩成黑泥。

数百百姓围着个粗布衣衫的说书人,他手中惊堂木一拍,竟是一段铁轨枕木。

“今日不说杨家将,不讲潘金莲。”

说书人嗓子沙哑却洪亮。

“咱说一段《风雪筑路人》”

人群嗡地议论开来。

前排的挑粪工老赵嘟囔。

“筑路有啥好听的......”

却被身旁儿子拽住。

“爹,他们讲的是修济南铁路的刘叔!”

说书人已然开腔。

“腊月十八,胶济线上风雪漫天,工头老刘带着三百苦力,在零下二十度里抡锤砸道钉......”

“这才叫......”

惊堂木重重砸下。

“新朝新气象!”

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老赵抹着眼睛对儿子道。

“行啊,你刘叔也当了一回英雄......”

与此同时,松江府,知名戏班子。

“让我们演什么?纺织女工?”

松江府庆春班的台柱薛红鸢接过红袍军女官递来的新戏本,眉头微蹙。

她演了半辈子才子佳人,水袖一甩便是满堂喝彩,何曾想过有一天要扮什么织布娘子?

“不是简单地演。”

红袍官吏笑着。

“是让百姓看见劳动的光彩。”

戏班全体走进纺织厂。

没有监工呵斥,只有整齐的机杼声。

“姑娘,试试?”

一位女工笑着让出位置。

薛红鸢坐下摇动纺车,纱线却总断。

女工们围过来耐心教她。

“手腕要柔,力道要匀,就像您唱戏时的水袖劲儿!”

跟着来的学徒百无聊奈,抬头见却看见惊叹一幕,突然惊呼。

“师父。”

阳光透过天窗洒在飞舞的棉絮上,竟似烟霞。

女工们穿梭其间,身姿比任何舞步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