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能和你讲句话都算你烧高香了,还指望他老人家和你讲这个道理。”李二望着郑大风,讪笑道,在家中木讷的丈夫和孩子父亲,在药铺面对郑大风时,倒是难得愿意调笑对方几句。
听到自己师兄如此实诚的发言,郑大风也是哀叹口气,低头看了看这过新年还踩着的旧布鞋。伸出手,将手中烧鸡递给李二,“拿着,这可是我从二愣子那搞来的头一只,专门拿来孝敬师父他老人家的。”
郑大风递过烧鸡后,郑重其事的走到门外,极为夸张地将腿抬起,高跨过门槛,算是弥补了先前的过错。李二看着那汉子,也是见怪不怪了。
郑大风接过烧鸡,迈步就要往后院走去,李二则是伸出一只手拦住了看门汉子前进的步伐。
“干啥?”
“师父躺着好像睡着了,你别进去打扰他老人家休息。”
“那这烧鸡怎么办,还透着香呢。”郑大风提了提手中烧鸡。
“咱俩吃就行,待会再去给师父买一只。”
“我说李二,你也忒不地道,合着你就指着你师弟我坑是吧,咋没个本事回家欺负你家娘们去。”
李二没有接茬,只是灿烂一笑,好像又返回到在家的那种木讷状态,“老规矩。”
郑大风听到这三个字,气得跳脚开骂,“好你个李二,就你这还当师兄呢,真以为我拳脚功夫不如你不成,来来来,你大风哥哥今天好好练练你。”
不过三百招,李二便坐在桌边手拿烧鸡腿吃得欢,鼻青脸肿的郑大风只能张开一半嘴嗦着鸡脖,他还不能把嘴张大,免得疼到那肿胀的半边脸。
红烛镇上,一老带着两小在街上逛荡,这朴实无华的小镇让老人想到了自己尚未著书成名,还就只是那穷酸秀才的光景,过往回忆涌上心头,老人也是惆怅不已。
途经一座书铺,老秀才却是没有去里面逛逛,而是径直离开,陈平安对此不解,老秀才笑着为少年解答,“这书铺里贩卖的书籍,只能是商品,这都是从了商家那帮势利鬼的风气了。往往都是哪位著书之人名气大,就刊印售卖,而那些确有真材实料的小而精,仅仅因为著书之人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便被忽视。”
陈平安仿佛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文圣老先生也是如此过来的吗,从以往的寂寂无名到现在的儒家圣人。”
崔东山震惊于陈平安的直白发言,站在身旁悄然挪了挪位置,老秀才听完,却是爽朗大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