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荔浓可以理解,毕竟即使后世也有很多养猪场血本无归。
“村里可以安排人去省城的大养猪场学习养猪技术,然后我们科学养猪......我们石河村不缺场地,不缺猪草,但我们缺技术......”
安荔浓努力说服安国邦大规模养猪养鸡,因为这是为村集体增加财产的最快途径。
在72年,想要赚钱也不是很难的,只要把个人切换成集体就可以了。
安国邦被宝贝女儿说服,立刻去村委会找安四叔商量。安四叔觉得安荔浓说得有道理,然后全村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
大家当然说好了。
村里集体养猪养鸡又不会影响他们的家庭私养,当然毫不犹豫的答应、支持了。反正,村集体养猪养鸡赚钱了,也会按照工分的多少分发给大家。
“村长,什么时候开始养?”
“还有,小荔枝说的‘桑基鱼塘’什么时候开始挖。”
“哈哈。再过两年,我们有鱼、有猪、有鸡,这日子胜过神仙。”
有鱼有肉有酒,这日子想想就激动。有人想要立刻扛着锄头去开荒,去挖鱼塘......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没有方向,没有机会。
只要有机会,他们就能拿出一百分的积极,一百分的力气,然后以一百分的动力去抓住机会,把机会变成机遇。
有钱人,看到地上有五分钱可能会懒得弯腰去捡,但穷人则宁愿弯断了腰也要捡。
现在,走向富裕的路就在眼前,错过吗?
不。
他们不愿意。
村长把肉送到嘴边,他们会拒绝?
不可能的。
猪、鸡、鱼,这么多肉,听着就想流口水。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干吧。
大家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干就是了。
干活,干活,只要‘干’才能‘活’。
开荒种青梅的工作还在继续,安国邦分一批人出来去搭鸡棚,建猪场,然后还要分一批人出来去挖鱼塘,然后开始育桑树苗。
桑树苗同样采取插枝的方式种植,不过桑树枝比青梅枝更容易存活。只要把桑枝剪下来,剪成20厘米左右长的枝条,插在沙堆里,然后保证沙堆的湿润度就能生根发芽。
石河村人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忙着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本地人还是知识青年,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一个个忙碌起来。
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附近村的人看了,忍不住感叹一声,精神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