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希夷神色温柔,“小汤包现在这样就很好。”
能吃能睡,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还聪明。哪个当父母的不希望孩子这样过日子。
萧景曜则说道:“梁将军家有个孩子和小汤包差不多大,若是合适,可以让小汤包和对方多点往来。小孩子也该有自己的朋友,学会分享,发现别人的长处。”
这样才不会迷失在别人的彩虹屁里。
顾希夷对此没意见,只说自己挑个好日子就给梁夫人下帖子。
刘圭也跟着萧景曜一起来了福安县。
萧景曜想在福安县设
港口的事儿,并没有瞒着刘圭。下大齐文明的种子,刻个碑呀,告诉当地人警惕某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来人呀,还有他们当地的文明,如果有文字记载的,萧景曜也能抄录一份回来……
能做的事情简直太多。
到时候,全世界想要追根溯源,都得来华夏!
就是这么硬气!
华夏自身都能办个世界博物馆,展出的东西全都是萧景曜保护的文物!
想想都头皮发麻。
刘圭听到萧景曜说要让他写游记就开始疯狂摇头摆手,“不行不行,我不行的!我的文章是什么样子你最清楚,真要写了游记,还不得被后人给笑死。么夸张。
闵州现在风平浪静,尤其是大户人家,都把自家纨绔关在家里,坚决不放他们出去惹是生非,免得被萧景曜扔进大牢连累全家。
有心狠的,是真的打断了家里纨绔的腿,任凭老人再怎么哭都不管用。据说这么干的还不止一个两个,闵州城内擅长骨科的大夫天天去了这家去那家,一天下来累得不轻,奇怪之余又觉得高兴,纨绔们少出来祸害人,喜事啊!
萧景曜的公务十分轻松,手下执行力超高,配合度一流。那些个本地小吏现在屁都不敢放一个,别说像以前那样联合起来和一把手夺权,现在办事晚一步都算是他们对萧景曜的不尊重。
萧景曜对自己的鬼见愁新形象适应良好,瞧瞧,现在官员们的工作效率多高!
不过下属们总这么战战兢兢的也不是个事儿,萧景曜也纳闷,自己多温和一个人,竟然让他们吓成这个样子,怕是在他们眼里,嗜血狂魔都不如自己可怕。
萧景曜也有萧景曜的解决办法。
朝中吵了两个月后,终于在正宁帝的拉偏架之下,还是让胡阁老占了上风,同意了萧景曜开海禁的提议。
为此,福王特地给萧景曜来了一封长长的信,细数他在这次开海禁之事中帮了萧景曜多少,让萧景曜好好记住他的大恩大德,日后回京必须好好帮他干活。
萧景曜都奇了怪了,福王这一身见缝插针剥削人的本事到底是从谁身上学来的?
只不过福王又在信中提到正宁帝的身体情况一天不如一天,没有哪一天不吃药,萧景曜的注意力又被吸引了过去。
想到正宁帝的身体,萧景曜也只能叹气。
实在是没办法。
萧景曜唇边溢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又思忖起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来。
开海禁也该有个章程,怎么开,税收如何定,都是需要仔细商议的。
正宁帝倒好,将这些事儿全都扔给了萧景曜。萧景曜都想给福王写信问一问他,朝中那么多大臣,他怎么就不去逮几个薅薅羊毛呢?
不过萧景曜确实也有了章程。
给京城去了一封厚厚的信后,萧景曜就向外放出消息:朝廷有意在福安县建港口。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原本躲着萧景曜走的闵州大商贾们纷纷捧着银子前来找萧景曜,用尽了自己的人脉就想见萧景曜一面。
总督大人您看看我们这些热心的好商户啊!建港口的花销可不小,我们愿意给朝廷捐款,齐心协力把福安港口给建成了!
都建港口了,肯定是开了口子允许人出海。他们要是不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得后悔八辈子!
不就是一点建港口的银钱吗?真要能出海,几趟就给赚回来了,必须争取!!
清涴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