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张献忠的大将军梦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29 字 11个月前

斜躺着,朱弘林拿着蒲扇扇着,道:“二位将军赶路幸苦了,取些酸梅汤来。”

“为国事,万死不辞,谈何辛苦。”

按着礼仪教导,两个人同声回答,随后落座在右首。

朱弘林将王府教授递来的军籍堪合放在桌上,没去看两人屡历,学着朱以溯的作风,看着张献忠道:“张献忠,好名字。说说从军的过程,让孤了解了解

我大明的勇士。”

双手接过酸梅汤,张献忠饮一口浑身打哆嗦,牙根子都酸软了,捏着袍袖擦拭嘴角:“回禀千岁爷,末将本是延绥镇定边营庆阳卫军余,少时家里殷实入学读书,后父兄战殁辽东,家境破落。十六时出门闯荡,君父征辽时投军延绥,砍了三个真虏,上司赏识保举入了宫在琼华宫做事。”

“新军,阵斩三名镇虏,真乃豪勇之士。”

面对辽王的夸赞,张献忠只是含蓄笑笑,难道要说十六岁在外面跑是因为成丁了,不跑就要入军当牲口?

他羡慕晋商的优渥小日子,努力向晋商靠拢,背着背篓装着布匹捎带私盐日子也过的下。可晋商的结局他是轻言目睹的,看到神机营的英姿,说查抄就查抄绝无二话,顿时感觉还是当兵拿刀子的比拿算盘的威风。

当时整个西北连货郎都不敢出门,担心被当场晋商余孽给宰了。本以为风波可以过去,结果哲宗皇帝

遇刺,掀起第二波清洗,张献忠是彻底破产没活路了,才放弃商人安逸的富贵梦,饿着肚皮进了军营。

他现在,就一门心思想着杀上去,当个大将军。他觉得自己本钱不错,长得好,有勇力,敢拼命,又是在征辽战役前投的军,还去宫里琼华宫当过百姓口中的大内侍卫,认识很多的人,感觉以后运气真来了,当个大将军也是正常的。

朱弘林又询问岳文魁,相对于纸面上的东西,他喜欢这种方式,可以从对方言辞上分析这个人,给对方介绍自己的机会,更是一种恩宠的表现。

“末将祖籍河南汤阴,乃忠武鄂王十八代孙。”

咬牙,涨红了脸岳文魁说着军籍堪合上没有的信息,连他的乡人都不信岳王的子孙会混到边塞去吃沙子。能不能引起这位位高权重的辽王千岁关注,直接决定他这一家子能不能有个好前程。

国朝不缺精兵良将,他又岁数大了已不是张献忠这类黄金年纪,必须一炮打响让辽王记住他,进而给他的儿子岳镇邦铺平晋身之路。

“哦?岳王后裔?”

朱弘林神情动容,国朝对岳飞可是很推崇的。岳飞的谥号是武穆,武臣排在第二的谥号,后来韩世忠的子孙要北伐做政治动员,因为政治原因追封旧将鼓舞军民士气,于是岳飞的谥号拔高到忠武,是武臣顶尖谥号。与诸葛亮的谥号一样,都是忠武。

努力强作镇定,一副子弟不肖给先祖抹黑的感慨,岳文魁讲述家世。

他祖父岳大舟于万历早期随军屯临洮府,率领家丁开垦皇帝于是致富;他父岳仲武于万历二十年入军旅任职于庄浪卫永泰堡,喜欢这边的环境便携家眷定居于永泰堡,岳文魁先是袭职于永泰堡,后来调任安家于兰州。

这种事情朱弘林是相信的,家世这种东西官场上很少有人作假,按着家谱去查,败露后基本上前途就毁了。

这个人敢说,那就表明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