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是非公论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61 字 11个月前

“都好好想想,余愿做今朝一甲士,也不愿做前朝大司马。”

“余素闻三吴子弟多有指责满朝诸公不为江南伸

张之言谈,江南种种,满朝诸公如何开口?若真为天下道义之所在,莫以江南为重。言尽于此,二位与几社,何去何从,余不便再问。只望徐公一番心血,莫要为大军所摧。”

说完心里话,茅元仪收好账册,出门交给管事,踩着木屐双手负在背后,神清气爽来到河边,戴上斗笠垂钓。

江南纺织作坊都是在河水边,借助水力纺织。

厅堂中,夏允彝脸色发白,他相信茅元仪的话,北军真的恨不得吃江南人的肉,喝江南人的血。只要有一人能看明白曲直登高一呼,北军必然响应。

侯岐曾脸色极端不自然,难道种种努力、坚持都是错误的不成?

两人结伴而来满怀信心搬救兵,结伴而去,神情沮丧。

教坊司寇家的寇青桐也抵达这里,茅元仪爱妾杨宛看着一份份名动江南的领袖人物书信,神态平静。

“姐姐,如何看?”

杨宛只翻了几人书信,余者合拢收拾齐整,询问寇青桐。

“我能有什么看法?脱身之计而已。”

寇青桐神态淡然,脖颈修长,一袭宽松青色长袍,头戴四方乌纱帽,手里抖开折扇扇着。

寇家世代在教坊司做事,是明初败将后裔,太祖高皇帝赐姓为寇。代代出名妓,挂籍教坊司,却是教坊司管事的家族之一。寇家以女为尊,代代招婿。乐籍有女子,也有男子,不奇怪。

杨宛一听松了一口气,道:“家里掌事的不愿抛头露面,茅家前程均系于掌事的身上。纵是掌事的愿意,茅家也不愿意。所以,姐姐算是白跑了。不妨就暂住几日,等风头过去,再回苏州歌楼。”

“如此也好,倒有些羡慕妹妹,生活安稳。”

“妹妹只是一时侥幸,还是宝卷先生更如意一些。听说徐佛先生已到南京,筹办梅楼,姐姐可愿随妹妹入股?”

宝卷先生和徐佛,求学寇家,算是寇青桐这一辈

的老师。

寇青桐也露笑,提到宝卷先生陈清清,各路姐妹哪个不羡?

眼眉含笑,寇青桐道:“家里母亲凑了两万两,姐姐搭了一万,苏州歌楼正准备出手,以后就落脚南京梅楼。”

杨宛一听,也笑了。陈子龙在北京梅楼混吃混喝,落脚梅楼的姐妹回来也提起过。现在南京开梅楼,皇帝、中枢一起转移,陈子龙来还是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