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主权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039 字 11个月前

看在钱的份上,莫吉亨做主,宽恕了葡萄牙的行为,而“圣母踏龙头”的塑像,也被葡萄牙人主动捣毁,明朝更警告葡萄牙,如果当地葡萄牙人再有违法行为,将以“连坐法”论处。

至于牛皮圈地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他们敢拿牛皮圈地,大明就敢让他们站在牛皮绳上。

经此一闹,直至现在,葡萄牙人基本上老实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常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主权问题,明朝毫不含糊,虽然葡萄牙人早就在澳门设立“总署”,派驻官吏,但澳门一直被明朝划归在广东香山县治下,尤其是司法权方面,在澳门当地大至人命官司,小至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皆要由明朝香山县县令审理解决,葡萄牙人毫无司法权力。

同时一旦葡萄牙人拖欠贸易税赋和租金,明朝通常会采取包围,断水断粮等惩罚性措施。因此明朝的澳门,绝非割让领土,而是明朝治下的一块“经济特区”。

葡萄牙真正得到澳门的主权,是在清朝入关后,先是趁明末变乱之际,取消了每年应向中国缴纳的商税,仅交租金。接着在清朝嘉庆年间,又向澳门派驻法官,将澳门的司法大权拿到手中,到了鸦片战争后,他们更趁清朝积弱之时,强迫清政府于1887年签订《中葡会议早约》和《中葡友好通商协定》,正式确立了澳门是葡萄牙领土。丢失澳门的罪责,确实应由满清政府承担。

但在明朝中后期,澳门这个“经济特区”,对明王朝的意义却是重大的,不但东南沿海贸易日益繁荣,日益剧增的贸易税收充实了国库,成就了嘉靖朝之后的“隆万中兴”。而且东西方文明的交往也从此开始日益扩大。

大批的西方传教士经澳门纷纷来华,而中国士大夫与西方学者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西方的天文,数学,水利,历法等思想进入中国,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正是在澳门认识了传教士利玛窦后,二人合作翻译了西方经典数学《几何原本》,今天中国学校里数学,物理,化学的各类名词,

皆最早来自此书。

而对西方来说,东方文明的输入,影响更为深远,此时已然流行的儒家哲学思想西传,被后来的西方启蒙思想家们所推崇,掀起了影响整个欧洲文明进程的“中国热”。毫不夸张的说,小小的澳门,是打开东西方文化壁垒的一扇门。

必须要再声明一次,明朝时澳门主权一直在手,明朝廷对外原则是极为敏感的,谁也不敢搞割土、卖土的买卖。顶多装糊涂当作不知道,但绝不会有人来搞什么卖国条约或和谈。

在司法方面,明政府采用符合澳门实际情况分别对待的方法。当澳门葡萄牙人触犯中国政府的法律规定时,予以治罪,驱逐澳门。立于澳门议事亭中的《海道禁约》,就是针对葡萄牙人历来的违法行为,于万历四十二年制定的,其第一款明文规定:禁止蓄养倭奴;中国官员发现违反此条款,“勒令尽数驱除”,逐出澳门,当澳门葡萄牙人自相侵犯时,明政府允许澳葡依照他们本民族的法律来审判治罪。

如果涉及中国人,不论属被告还是原告,都由中国官员审理。特别是发生杀害中国商民的人命重案,就要将杀人凶犯带往广州,按律处决。

在贸易税收的管理上,设立“澳关”,负责盘验,征收税银。万历二年,明政府在莲花茎设立关闸,凡省城供应澳门的酒米船只,以及澳门运往广州的香料船等,必须经香山县令亲验抽盘,防止违禁物品混入,并查对报税。

正德十二年,明政府已确定船货十分抽二的“抽分”方法。这对当时各处三十税一而言,是整整翻了六倍的重税。

针对葡萄牙人勾结中国奸商,买通“抽分”官员,造成关口执法不严,隐漏税大量增加的现象,明政府采取了由市舶提举司、海道衙门及香山县令一同对商船进行“丈抽”的收税办法,按船只大小和载货多少伯验收税,若发现船上有“走匿”货物,除补征税银外,“仍治以罪”。依据征税标准,澳葡每年应向广东市舶司纳税两万六千两,后增至四万六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