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讲的就是务实,讲的就是格物致知。
近代科学一词,还有这么一种课程,最早的学名就叫做:格物。
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啥时候失传的,大家心里应该明白。
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三纲八目出自《大学》。三纲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性之正,就是德,德是三纲的基础;八目也是如此,首在格物。三纲八目是阶梯性的,让儒家子弟一步步攀登学习的。
因此,格物如此重要,日心说的传来,才会迅速打开市场,极短的时间内造成思想混乱,信仰动摇。
格物,也有格除物欲之意。
儒家,实质上与科学并不冲突,只是后来被阉割的失去了手足,就连思考的脑袋都被割了,剩下的只是一具发腐的躯体,毫无活力,只有无数的蛆生活在腐肉中汲取一点点养分,进化成苍蝇觉得自己蜕变了,就开始嗡嗡嗡…
能飞的东西,又怎么会认可曾今吃下的腐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