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兵灾起西南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984 字 11个月前

坐镇成都的四川布政使朱燮元运气不错,十月十八日仅有两千兵的成都被奢崇明数万大军包围。

运气好是因为此时秦良玉就在不远处的石柱招募编练新军。石柱宣抚使原本是秦良玉丈夫,后来秦良玉继承土官,她自幼就熟读兵法军阵,练出一支白杆兵,能打能拼,威名军功也是朝野传颂的。

白杆兵原本由秦良玉兄长秦邦屏率领赴辽参战,在救援沈阳时被建奴骑兵夹击,战死两千杀敌千余。这可是步卒啊,杀的还是骑卒,杀的建奴胆寒。随着秦邦屏战死,白杆兵势颓,在友军卖队友的传统下,元气大伤。

而秦良玉则奉命重新于石柱编练白杆兵,得到朱燮元调令,四十六岁的秦良玉分兵派遣弟弟秦民屏和侄子秦翼明率四千新编白杆兵断奢崇明回归重庆的后路,亲自率六千精兵沿江北上救援成都。

西南一片战火,等这些战事进展通过邸报送到大同东路的时候已经到了大雪纷飞的腊月。

朱弘昭也是半夜被孙河喊醒,披着棉被在烛光下读着

邸报,暖和的棉被都挡不住来自心底的寒意,前世怎么就没听说过明末西南还有土司造反?还是规模达到十万级别的大场面!

彝民剽悍善战,只是不习军阵。若不能短时间内平定,等叛乱彝兵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双方杀出了大仇恨,那就不好平定了。

而且西南地区道路就那么寥寥几条土路,下个雨就要大修的山路,物资转运困难,朝廷派出的大军人数多了摆不开,而且也没多余的军力投入西南战场。

所以朱弘昭断定这场战事不能一口气压下去,就会拖延下去,直到将彝兵的血气磨干,他们才会投降。

他一点也不担心叛乱彝兵会有建奴那样的气势,艰难的交通环境和贫瘠的物质,就限制住了彝兵,他们杀不出来。哪怕四川全乱了,只要堵住险要路口,彝兵最多只是割据巴蜀云贵,不可能像建奴一样。

再说建奴能入关,也是滔天大幸,不可复制。

看完邸报,他目光惊疑不定。他前世就没听说过明末西南土官叛乱,难道是自己的到来引发的蝴蝶效应?

可这未免有些扯淡,他在山西最北处,而叛乱的地方在四川、贵州,根本影响不到。

或许这场战乱并不持久,所以后世就不怎么出名。而

且秦良玉这位传奇女将军就在平叛第一线,她若在,说明这场叛乱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夫君?”

见他脸色阴晴不定,李幼娘莫名担心。

“姐姐先休息,我要去天成卫城一趟,父亲遣孙河送邸报于我,说明父亲心中有想法。”

一旁李秀娘匆匆穿戴好,正给朱弘昭倒茶,一听朱弘昭这话,手一抖,颤音问:“二郎,舅公该不会要赴川平叛?”

“姐姐莫要担忧,如今咱东路兵强马壮,派出五千人平叛的力量还是有的。”

李秀娘擦拭桌上水迹,挤出一丝强笑:“姐姐为二郎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