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竹筏战舰

床弩的弓臂仍是单体的硬木,一人用脚蹬踏双手就可完成上弦,可发射燧石箭头的长箭。

而弓弦的材料,则是曾让秦钧念念不忘的鹿筋。

把那些又粗又短、拿来煲汤的鹿筋清洗去膜,晒干之后用木槌捶打可以获得一种细长的纤维。像搓麻绳一样将其搓成细线,三股细线同方向旋转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就是一根坚韧耐用的优质绳索。

弩这种东西,要做到力大、精准、易用、耐用,那工艺难度简直是没边了。

不过降低性能要求,它也就是一张大硬弓加一个弩臂,所谓“扳机”就是把弦从卡槽里顶出来而已。

最后为了防止炮手被狙杀,床弩的前方同样装了一面竹盾。

完成这艘竹筏的设计,秦钧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在原始时代搞出这样的战列舰,好像有殴打小朋友的嫌疑啊!

不过,大就是好,壮就是美!

竹筏战舰越强大,越能对原始人造成震慑。

到时候他们可能不用打仗,直接把船开过去就把敌人征服了。

有了金属工具之后,竹筏战舰的制造并没有什么技术难点,倒是工程实现方面费了一些心思。

秦钧选择在河边一块平地上,放置四根五米长的滚木,两侧用木钉固定。

然后在这些滚木上方建造竹筏战舰,等战舰造好就拔掉木钉让滚木活动起来,慢慢推动竹筏在滚木的支撑下移动,前方再垫上更多滚木直到竹筏入水。

在竹筏开始建造的时候,龙村的原始人就不断跑来围观。

等到竹筏在滚木的支撑下入水,用竹竿撑着离开河岸来到外面的深水区,然后八个奴隶一起发力划桨……岸上的人群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秦钧站在竹筏上,感觉非常的平稳。

这艘竹筏空间宽敞,乘坐四五十人丝毫没有问题,甚至连马车也可以运载。

而且它的吃水不是很深,可以在各种河岸上停靠登陆。

秦钧先在龙村旁边的河上,用竹筏战舰连续操练了几天,一来是训练船员更好地配合操作,二来是发现一些问题可以提前解决。

等到操练完成,秦钧在战舰上放了一大批物资:熏羊肉、植物块茎、陶器、武器、盐、泥炉、草药……

看竹筏上的空间还很大,秦钧又带上了一辆双轮板车。

然后,他带着二十个夏族战士、八个负责划船的奴隶,向河流的上游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