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竹筏战舰

其他斧头、刀子什么的,还得再等等……

青铜与红铜的品质差距如此之大,秦钧猜想在地球的远古时代,很可能存在过一个红铜时代,但后世少有红铜器出土,原因就是青铜器被发明出来之后,原始人发现这东西简直是完爆红铜,于是……那些红铜器都被拿去炼成青铜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青铜工具和青铜礼器。

因为青铜非常珍贵,作为工具损毁之后不可能丢弃,肯定要回收熔炼。

等到铁器出现取代青铜器,那些精美的青铜礼器会得到保存,而青铜工具则是被熔炼成为新的礼器或者铜钱。

于是后世的“考古砖家”,就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得出“惊人发现”:我们挖出来的青铜器,基本都是礼器而生产工具很少,说明古人是不用青铜器搞生产、只用青铜器给贵族装逼的沙雕啊!

有了青铜锯子,龙村的木工效率大增。

而秦钧的科技树路线,不可避免地向“武器”这个领域延伸。

战车?不行!

这个时代的地形条件,根本没有战车发挥的余地,除了能产生一点心里震慑的作用,战车还不如秦钧的“步兵方阵”。

弩?

单兵弩要做到轻便很困难,做成弩车……好像也没什么鸟用!

不过,如果把弩装在船上呢?

这个时代的人类都是逐水而居,可以说河流就是各个部落的命脉。

秦钧率先掌握了金属工具,在制造水上平台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他完全没必要在颠簸的陆地上跟人死磕,只要把大河控制住就是毫无悬念的霸主。

这就是“制河权”啊!哈哈……

秦钧打通了思路,立刻开始准备起来。

后世那种大型的木船,秦钧还没有信心造出来,不过可以用竹筏改造嘛!

首先选取40根长约20米、直径约20厘米的毛竹,钻孔用多根较小的竹竿串起来再牢牢捆扎,形成4米宽、20米长的双层竹筏,上面再铺上一层木板便于人员行动。

竹筏上竖起四根支柱,上方安装茅草顶盖,两侧立起紧密的竹篱防风防箭。

竹篱底部留出八个孔洞,安装八支木浆作为驱动力,后方再装一个舵用来控制方向,当然也能采取竹竿撑船的操作。

前方的竹篱相对较低,人可以躲在后面向外射箭。

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竹筏的“主炮”:一部可360度旋转的床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