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罢了,对清国出兵不会构成威胁。”对此,李鸿章同样深以为然。
李鸿章丝毫也没有想过日本会否借此出兵朝鲜而大打出手从而引爆战争,在他看来为了一个小小的朝鲜而发动一场战争真是疯了!
何况日本有发动一场战争的本钱吗?到现在日本海军也没有可与定镇两舰相提并论的大炮巨舰---而不能控制黄海,小日本凭什么跨过大海进攻朝鲜呢?
再说西方列强就会眼看战争爆发而不管吗?起码俄国人不会不管吧!于是李鸿章心安理得地向总理衙门建议派出淮军出兵朝鲜代剿东学乱党。于是,大清国也心安理得地同意出兵朝鲜。
光绪二十年六月初,李鸿章命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统兵二千余人,由海道赴朝,驻扎于牙山,准备镇压东学乱党。同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命济远、扬威、平远三舰担任护航,护送首批淮军开赴朝鲜并停泊仁川担任护卫,由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为队长。
按照光绪十一年中日《天津条约》的约定,大清国总理衙门将出兵朝鲜的决定告知日本政府。在清廷看来
,这是执行“上国”保护“属邦”的使命,具有不容置疑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可是日本外务省立即语气强硬地回复,一是表示“日本历来不承认朝鲜是清国属国”,同时再一次明确表示日方也会出兵朝鲜!
实际上,早在袁世凯游说朝鲜重臣让朝鲜向大清国请兵之时,日本驻朝公使馆就已经有所觉察。当大清国正式出兵后,日本伊藤内阁迅速做出了反应,六月初即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随后决定派先遣队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率领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之日本有权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进入朝鲜首都汉城。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晚上,大鸟圭介乘坐八重山号军舰抵达仁川港。在微弱的灯光下,他走下了舷梯,向码头上走去。在他的身后,数十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整齐列队踏上了仁川码头的栈桥,他们沉重的脚步声踏碎了朝鲜夜晚的宁静。在昏暗的灯光下,几名朝鲜人站在家门口茫然地望着这支突如其来的军队…几天以后,先后有一千
二百余名日本官兵进入了汉城,驻扎在朝鲜王宫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