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时势造英雄

大明铁捕 好个秋 1594 字 11个月前

沈初九答道:“初九觉得,历代之中称得上文武全才的,唯稼轩居士,论文,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雄壮,又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意长,论武,年少起义怒斩义端,中年又平茶商之乱。”

海教谕点了点头,对他的答案颇为认可,“那李太白又如何?”

沈初九道:“才情有余,勇猛不足。”

海教谕道:“与稼轩居士相比?”

沈初九如实说道:“太白之诗美在浪漫,稼轩之词胜在豪放,二人各有千秋,若非要在文学方面比个高低,初九认为...仍是太白略胜一筹,但若论武,

太白无法望及稼轩项背。”

海教谕微微颔首,合上书将其放回书架,“你的回答俱是发自肺腑,这很好,可你要知道,时势造英雄,太白处于开元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眼之所见,皆是歌舞升平,文用自然大于武用,而稼轩生于乱世,靖康之耻犹在人心,稼轩受祖父影响,时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武用便大于了文用。”

沈初九垂着头,恭恭敬敬听讲完毕,轻声答道:“初九记住了。”

海教谕一边说着“稼轩之词的确绝妙无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呵呵...”,走到沈初九身畔,问道:“劲松的案子,怎么样了?”

沈初九面露喜色,抬头望向海教谕,神情颇为激动,“我已查明杀人凶手乃是县衙的捕头孙夏,柳大哥与此案已彻底无关!”

海教谕苍老的面孔终于泛起笑容,“如此甚好!劲松现在在哪?”

沈初九笑容骤凝,垂下头,极是愧疚,“早上知县大人堂审柳大哥,我证明了柳大哥不是杀人凶手,柳

大哥却一头撞向梁柱,欲以死解脱。不过我背他去看了郎中,郎中说并无大碍,过几天就醒了。”

海教谕眯起双眼,神情复杂,“劲松这孩子...不过一份小小的恩情,他竟愿意拿自己的全部去偿还...圣人之道,他是铭刻在心啊!哎。”他长长叹了口气。

沈初九问道:“海教谕,柳大哥到底欠了孙捕头什么?”

海教谕抬起手,微笑着摸了摸他脑袋,“等他醒来,你自己去问他吧,这几天真是苦了你了,你这肩膀怎么了?”

“哦,这个啊...”沈初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抓犯人的时候遇到了些麻烦,不过不碍事。”

海教谕略带着责怪说道:“都包成这样了还不碍事?你看看这里,全都是血迹。”说着,他扯了扯被陈随润剪开的布条,“今日便不打扫书阁了,走,去我房间换一套干净的衣服,然后再一起去看看劲松。”

“好!”沈初九应了一声,心道:原来是因为这个,难怪吴叔和嫂子见我就跑,流了这么多血,必然是

吓到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