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清穿之熊孩子(十八)

大公主行了一礼,略略整理了思路后,便道:“回汗阿玛的话,儿臣最近跟着先生读书,明白了一个道理,国之强盛,方可让万邦来朝,而国之强盛,有赖于农、经发达,兵力雄厚。譬如唐朝之时,打通西域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入唐朝拜,并与唐人交易,因着经济联系越发密切,唐控制西域诸国便能越发得心应手。如今大清对上蒙古,亦是如此。明华的羊毛衫给了儿臣灵感,若是有机会,儿臣更愿在热河等地建立纺织厂,收购草原羊毛,招收草原牧民入厂做工,生产羊毛衫运入大清,这样一来,儿臣不仅可以清楚掌握蒙古牧民的情况,而且凭借此掌握着数千乃至数万牧民的工厂,无论是草原上的哪个台吉,都得对儿臣客客气气的。若是这样的纺织厂便多了,还能使蒙古的经济财政依赖于大清,到时候就算再来一个沙俄,蒙古对汗阿玛来说,也是如臂指使,您叫他往东,他便不敢往西。”

听到这里,众人的呼吸都急促了一瞬。

明华看向大公主,十分惊讶她竟然能够想出用经济控制蒙古的策略。无逸斋的师父纵然饱读诗书,但在这皇宫里,可没有人能够教她这种经济之道,她就是个天生擅长搞政治和经济的人才。

而且,能在康熙面前说出这样的话,她的胆量真是不小。

康熙愣了一下,然后朗声大笑起来:“好!好!你能说出这番话,足以说明这段时间在上书房,你没有白白上课!”

苏麻喇姑的故事没有白讲,这孩子开窍了!

若是二公主和三公主也有这样的见识和魄力,她们姐妹互相扶持,在草原就可以织出一张网,这张网能叫大清渗入蒙古的方方面面,若是她们姐妹有本事,以后,大清恐怕再也不需要送公主过去抚蒙了。

这纺织厂,他建了!

这乾清宫里发生的事,康熙没叫人外传。旁人只知道明华格格和六阿哥做了一辆自行车以后,就叫太子和大阿哥主持建立一个自行车厂,在上书房上课的主子们,都能得到一股厂子的分红。

他们以为,这只是皇上想要补贴儿女,并没有将这件事太往心里去。

离开乾清宫后,六阿哥悄声对明华道:“在历史上,大公主是所有抚蒙的公主里,活得最久的人之一。”

也就是说,大公主本身心里就很有成算。

明华便低声道:“这清朝有本事的女人不少,可就没怎么见她们被记录在史册上。”

六阿哥笑着道:“你不是在努力改变了?你不知道,皇上重视起宫里的公主们,外面的满洲姑奶奶,也就更加受家庭重视了。公主们在学什么,外面也会跟着学什么。佟佳氏便有姑娘,跟着兄长们一起去念书,一起去练习骑射了。”

这佟家挺有眼光啊,难怪佟国维后面能成为佟半朝呢。

接到康熙的圣旨后,太子和大阿哥就忙碌了起来。

严格来说,这建设自行车厂,是太子和大阿哥长这么大以来,得到的第一件差事。厂子建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模式管理,派谁去管理,用什么样的制作流程——都是急需解决的要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来就不对付的他们,终于别别扭扭地聚在同一个房间里,讨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