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你们都会对这个感兴趣,赶明儿爷把滑翔机弄出来,看你们会不会疯。
六阿哥道:“太子殿下,大哥,既然你们都喜欢这自行车,不如咱们兄弟姐妹们合股,来办一个自行车厂如何?这可是独一份的手艺,别人都弄不来的东西。”
纺织机这种和民生相关的东西,他们这些兄弟,哪个都不好插手。但自行车这种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总没有人能说什么了吧?咱自己年龄小,没关系,咱可以扯虎皮让外面的人帮着办啊,太子身后是索额图,大阿哥身后有明珠,三阿哥身后有马佳氏,四阿哥可以找佟佳氏,五阿哥和九阿哥身后有郭络罗氏,十阿哥和明华可以找钮钴禄氏,每个股东都安排一个自己人,既互相牵制又有人办事,这多好。
这桩生意不一定会长久,到了后期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会互相倾轧,但保持十年是没有问题的。十年后,他已经十七岁了,肯定已经娶妻开府,到时候要做什么事就可以自己去办了,哪里还要借别人的人手。
太子和大阿哥互相对视了一眼,又飞快地各自撇开头,暗暗思索了起来。
虽说是皇阿哥,但是他们手里的银钱都是有数的。再加上他们的年纪渐渐大了,开销也跟着越来越大,到时候娶妻开府需要银子,人情往来需要银子,最要紧的是,笼络人手,更加需要银子。
这银子,从来都只有不够用的,没有嫌多烧手的。
若是真按小六所说,能在这段时间赚这么一笔银子,就足够支撑开府后的开销了。
只是,这与民争利的事儿,也不知汗阿玛会不会答应……
六阿哥的话说得很漂亮:“咱们兄弟们能不能赚到钱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姐姐她们能够多得一份嫁妆。公主抚蒙,这嫁妆都是内务府准备的。内务府给的东西,兄长们还不知道吗?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少,但真要用到的东西却没多少,尤其是这压箱底的嫁妆银子。若是这个厂真办成了,咱们可以遣人每一季都去蒙古给姐妹们送银子,到时候……”他压低了声音:“若是要打探什么消息,岂不是方便?”
太子和大阿哥眼睛一亮,原本的八分愿意,瞬间就变成了十分愿意。
他们这些做皇阿哥的都很清楚,朝廷对蒙古的政策,一向都是既防备又拉拢。蒙古那边肯定有朝廷的人在盯着,若是每月再能光明正大地过去收集信息,那岂不是更好。
于是几个皇阿哥们商量了一个初步计划,在上书房读书的皇阿哥和公主们都能够得到一份股份,等皇阿哥每个进入上书房的皇阿哥和公主都能得到一份自行车厂的股份,皇阿哥开府三年后退股,公主们的股份则继续保留,一直到过世,后代不可继承。
太子给康熙上奏折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儿子们比姐妹们到底多了更多的机会,以后赚取家业的机会也比姐妹们要多的多,故而才有此计划。”
康熙见了折子后,当即便将在上书房上课的皇阿哥和公主们都召到了乾清宫。
公主们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的。钱这东西,到哪里都能用得上。最要紧的是兄弟们的这份心意,叫她们知道,他们是惦记着她们的。这么一来,就算是去了蒙古,她们也是安心的。
康熙沉吟着,不知道在想什么,并未立时便给出回复。
大公主鼓了鼓勇气,道:“汗阿玛,叫女儿来说,若是能让女儿参与这自行车厂的管理,比得到分红还要好。”
“哦?”康熙抬起头,挑眉问道:“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