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肯定是,”冯一平说,“如假包换,”
跟着他也问了一个问题,“我只是想问,这不是华尔街吗?”
一路走来,他留意到,就这么一小块地方,他目前已经看到了富国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等十多家银行,未免太夸张了些。
不过,再想想以华人为主的亚裔,存款率高,他也就释然了。
“新闻上报道说,因为华人集中在法拉盛这一代居住创业,这甚至带动了皇后区的就业和经济,最新的数据显示,法拉盛的就业人口增长了近5%,是全纽约市的8倍,”
冯一平此时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商店的门头上,这些名头都非常大气,前缀一般都是亚洲、东亚、南亚、新亚、新世界……等等。
而且这些招牌挺有意思,比如眼前这家店,招牌上第一行,是为手机和座机充值,第二项,是全美和全中国的快递,第三项的那玩意,绝大多数人都猜不到,“特效蟑螂药,”
这个国内都很少看到卖的好不好!而且一个店里怎么同时做这几样生意,压根没有关联的好吗?
“布坎南,纽约有多少华人?”看这眼前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冯一平问。
“应该接近70万,”
“这么多?”冯一平有些惊讶,但同时,他感觉有好像抓住了些什么,“对了,多伦多人员分布呢?主要是哪些人,华人多吗,有多少?”
“英裔和法裔最多,都占据了超过25的份额,其它欧裔占了超过一成的比例,亚裔、非裔和阿拉伯,约占了近一成,剩下的,都是混血,”看起来布坎南对这些数据非常清楚。
“多伦多华人总数有多少?”
“接近40万!”
“我觉得,这是不是可以当一个突破口,”冯一平的那个想法清晰了些,“发挥我的优势,多做一些宣传,让我的这些同胞们,首先支持我们的网站,是不是可以?”
布坎南站在那想了想,“至少,是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
“但是,这需要我们制定完整的行动方案,前期的宣传,非常重要,”
“宣传?刚刚不是有一家中文报纸希望给我做专访?问问,是哪家报纸,”
“侨报,”很快,布坎南拿着手机说。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些不满意的意思,“怎么了,这份报纸是销售不好,还是没有在多伦多发行?”
“我就知道侨报肯定第一家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家左翼(亲共)的报纸,报道中国内地的新闻最多,你这个内地首富一露面,他们肯定会马上找上门来,”
“只是,侨报在纽约的发行量排在第三位,但在多伦多,它的发行量,连第三位也不是。”
“排第一的还是世界日报?”这家报纸,冯一平有影响,是美国华人看得最多的报纸。
“是,世界日报在多伦多的发行量,同样也排在第一位,纽约和多伦多两地,中文报纸发行量第二的是,星岛日报,”
“那你联系吧,我会好好配合这两家报纸,来做一个专访,”
“忘了跟你说,”布坎南摇摇手机,“我们刚出来不久,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也找到了公司,希望给你做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