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以为曹操是他的同道者,不求回报地追随,不计一切地死守。
可他最终发现,曹操与他坚持的道义并不一致。
……又或许,他们曾经一致,但曹操最终改变了最初的信念。
行百步者,止于九十。荀 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之道,却在极尽穷途后发现,一切不过是他的空想。
他的理想再也无法实现。
这才是荀 最后忧悒而亡的真相。
刘协少而聪慧,善于辩人。他看见了荀 的坚守,看出他与曹操看似默契相融,实则格格不入的理念,果决地出手,扯开二人之间的帷幕,逼荀 做出选择。
若无意外,最终的发展大概会与历史记载的一样,曹操欲称公为王,与荀 决裂,荀 信念尽失而亡。
可崔颂并不想让荀 死。
没有那么多“惋惜”、“正义”的缘由,仅仅因为荀 是他的至交好友。
“文若,你追随司空多年,应当比其他人了解他。”
荀 其实什么都知道,比任何人都了解问题所在。他的心结不在于曹操和刘协的任意一方,而在于他自己的志。
旁人无从劝解,更无资格指手画脚。
可即便如此,作为朋友,他还是想多几句嘴。
“殊途同归,其可谋乎?”
荀 微怔。
他素来知道崔颂于某些方面格外敏锐,见崔颂已看穿他的烦忧,他莞然而笑,将这份关心藏于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