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十节 高老七的醒悟

刘彻将那块玉佩递给张恒道:“这是老朽给新娘的贺礼,别推辞收下罢!”,张恒也不矫情”大大方方的接过礼物,揖首谢道:“长者有赐,学生不敢辞,谨谢之!”

“这就好!”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对于张恒跟桑弘羊的联姻,刘彻是打心眼里赞同的。

在他眼中,张恒跟桑弘羊联姻之后,以现在张恒跟太子的关系,将来,他百年之后就不用担心倾注了他大半辈子心血的盐铁官营制度,有人亡政息的可能。

“后生方才好像在吟一首新作……”,刘彻不动声色的问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刘彻把玩这句诗句,看着张恒笑问:“后生想去尝试一下游侠儿得生活?”,“非也!”张恒拱拱手,心道:“我一直在等你问呢!”,“不敢欺瞒王翁,此诗还有下文!”,“恩?”刘彻好奇的问道:“说来听听……”

张恒于是就将《侠客行》后面的诗句背诵了出来。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刘彻微微一笑,把玩着这些新奇的诗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huā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好诗!”刘彻抚掌赞道,这几句一出,全篇的风格就完全变了”从对游侠的赞誉,变成对忠臣志士的推崇。

妾中自古多豪侠,民风好侠。

张恒又是一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从前作《胡无人》中,刘彻就能看的出来,这今年轻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因此”能写出这样热血的诗作出来,刘彻倒并不好奇。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春秋中,流芳百世外?”高老七的心神却全在了被张恒改过的最后一句之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高老七看着张恒”微微发怔:“这就是侠的最高境界吗?难怪我以前一直觉得,虽然我一直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可却总是少了些什么,原来原来,真正的侠,是这样的!”

这一刻高老七醒悟了!他觉得自己已经似乎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真正的游侠道路”一个能超越前辈剧孟、郭解成就的道路!

张恒念完最后一句,也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一句,他是没办法”不得不改。

因为里面的典故,张恒翻遍了所有的书籍”都没有找到。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典故没有发生。

像成语,不学无术,,就是霍光的政敌,给霍光贴的标签,在这个时代,是特定给霍光一个人所用的,就跟南陵的某些人在私下议论的时候说起小人这个词语的时候,不用想,大家都知道,指的就是张恒。

“意境不错!”,反复揣摩一番之后,刘彻给出了评价,但却也仅此而已了。

终究,在这个时代,赋才是主流,才是正道,就连楚辞都成了偏门了。

不过也没妾系,诗词歌赋,本就不过是调剂之用。

真正的实力,还是得看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其他的一切,吹的再好,也顶多能混个侍中,或是像枚乘之子一样,当今专门给天子写赋赞美的御用文人。

就连司马相如,也被自己的名声所累,尽管有治世之才,最终却还是没办法实际为官一任。

所以,不擅长作赋或者说不能抄袭名赋大作,对于张恒来说,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不用担心以后被人抓住名声,做文章,给他的未来设置障碍了虽然张恒本心还是不想当官。

当时代如此,由不得他挣扎。

刘彻身上穿着一件的狐裘,雪白的狐毛裹着脖子,相比春天,刘彻又老了许多,头上的头发也全白了,脸上多了许多老年斑,就连原本健硕的身体,如今也消瘦了许多。

张恒记得清楚,几个月前,刘彻还能健步如飞,并不需要他人搀扶。

现在,刘彻虽然看上去依然精神抖索,但是,却驻上了拐杖。

岁月不饶人!

张恒不得不感慨一声,任你英雄豪杰,最终也有迟暮之时。

“后生,又见面了!”刘彻见到张恒,点点头,微微领首。

虽然此时距离上次见到张恒,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是,张恒在他脑海中的印象却越发的深刻起来。

不管是之前的献纸,还是后来的献上针对匈奴人的战略,都给刘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更别说,对付秦二官的时候,张恒展现出来的借势,造势能力了。

对于刘彻来说,他最不怕的就是一个人有能力。

有能力的人,即使有些小缺陷,他也能接受。

就像当初王温舒,一路靠杀人杀出一个九卿官爵。

虽然朝野非议声音非常大,但是刘彻还是坚定不移的信任王温舒。

就因为王温舒有能力为他办事。

正如他在元封五年所下的诏书中说的那样: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士,故马或奔堤而至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刘彻用人,向来大胆。

否则也不会有将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任为将军,二十岁即命为大司马的惊世之举了,让朝廷之中同时出现大司马和大将军并立的局面。

刘彻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现实主义者。

对他来说,什么东西对他有利,他就会用什么。

“大家都说,这沂水河中出现的荷huā,乃是上天降兆”国之祥瑞,后生觉得呢?”刘彻淡淡的问道。

“呵呵”张恒笑了笑,没有回答刘彻的问题,只是拱手道:,“王翁,外面风大,请入寒舍歇息!”,昨天晚上,张恒就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将可能跟刘彻见面的种种情况想了一遍。

对于这个问题,他已成竹在胸。

敬鬼神而远之!

这是孔子对樊须的告诫,身为儒门弟子,又表了樊须的字”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张恒绝对不能表态。

这是原则问题。

否则就可能给刘彻留下一个表里不一的印象。

一个连先贤教诲都能抛在脑后的人,有可能是忠臣吗?

乱臣贼子还差不多!

“恩?”刘彻具张恒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稍稍有些失望,这么多年了,还从没有人对他提出的问题”有敢于回避的。

“难道说,后牛觉得,这些不是祥瑞?”刘彻有些诛心的问道。